從3月15日兩會結束到20日,云南省委副書記仇和、一汽董事長徐建一、中石油總經理廖永遠、福建省副省長徐鋼相繼落馬。因為在任上都多少干了一些事,他們都被坊間認為是“能吏”。
貪腐官員中不乏“干臣”、“能吏”,這不僅是當下社會值得關注的官場怪象,其本身也是一道希冀求解的歷史性難題。一邊是功成名就的履職業(yè)績,一邊卻是以權謀私的貪腐劣跡,其向社會展示出的“當眾是英雄、背后是蛀蟲”的“兩面人生”,不能不讓人們重新審視對“能吏”標準的正確定義,也讓“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原則受到重重的實踐叩問。
對于那些作風霸道及權力任性的“強勢”官員,盡管人們不無頗有微詞的心理反感,但也往往僅作“本性難移”的個人脾性考量,很少將其上升至道德短板的層面予以否定,甚至有人會將其解讀為“有個性”、“有魄力”的表現。也正是人們對官員品格缺陷的姑息和道德評價的忽略,才導致貪腐官員的一意孤行、有恃無恐和“帶病提拔”。
“能吏貪腐”的關鍵在于其放松了對道德的修養(yǎng)、權力的矜持和法治的敬畏。這不僅事關官員的自律缺乏,更緣于抑制貪欲和約束權力的監(jiān)管機制缺失。因為“能吏”更有可能發(fā)現制度疏漏,更有膽量突破禁區(qū)、鋌而走險。
“德才兼?zhèn)涫钦罚械聼o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的民間俗語,道出了“德才兼?zhèn)洌缘聻橄取钡闹匾。這些所謂“能吏”的落馬,應該是生動的一課。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