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天通苑北站早高峰進站難,客流大無法一一安檢;專家稱若實施“人、物同檢”,需簡化安檢流程
近日,北京市下發(fā)了《進一步加強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率先在天安門東、天安門西兩站實施人、物同檢,并且將在天通苑北站、西二旗、龍澤等有條件的站點設置車站站前廣場安檢點,實施地面安檢。并將盡快做到所有車站實現人、物同檢。
據地鐵5號線天通苑北站統(tǒng)計,早高峰一小時內進站人數達14000人。昨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發(fā)現,目前該站“檢物”都難以實現。5分內500名進站乘客,僅11人接受了安檢。如果實行人、物同檢,這些車站將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客流壓力?
■ 探訪
5分鐘500人進站11人安檢
天通苑北站是地鐵5號線始發(fā)站,緊鄰大型居住區(qū),早晚高峰時段客流密集。據站內工作人員統(tǒng)計,每天早上7時30分至8時30分是客流最密集的時段,在這一個小時時間內,進站的人數達到14000人,整個早高峰期間進站人數一般在2萬多人。
早高峰進站要挪10分鐘
天通苑北站工作人員介紹,從早上6時,站內客流就開始增多,6時30分會有一個小高峰,大批乘公交來換乘地鐵。而后是7時到9時的早高峰。
5號線在天通苑居住區(qū)設有3個站點,分別是天通苑北站、天通苑站和天通苑南站。據新京報記者觀察,早高峰時段的客流不僅來自于天通苑居住區(qū),還有天通苑以北的北七家居住區(qū),以及更遠的郊區(qū),也有乘客因為路程較遠,為了有座位,專程從天通苑南站或天通苑站趕到始發(fā)站乘車。
早上7時40分,記者從天通苑北站的限流通道進站,經過9段來回的蛇形通道,排到進站刷卡機前用時將近10分鐘。
500人進站3人主動安檢
天通苑北站共有3個進站口,兩個主進站口設有2部安檢機,一個老幼病殘孕進站口由一名安檢員對乘客進行手檢。
在兩個安檢口,主動接受安檢的人十分罕見。新京報記者在其中一個安檢口進行統(tǒng)計,在5分鐘內大約通過500人,只有11人接受了安檢機檢包,其中8人是因為提大件行李才接受安檢,只有3人為主動安檢。
有乘客說,因為人流大,大部分乘客直接被擠進站,來不及把包放在機器上。站內工作人員說,很多乘客因為早上著急上班,不愿意花時間在安檢上。
據新京報記者探訪,在天通苑站、天通苑南站,早高峰的安檢情況與天通苑北站基本一樣。
手持安檢儀只“檢”不“查”
據新京報記者觀察,從乘客把包放上安檢機到安檢完取包,大概需要5秒鐘,而不接受安檢的乘客通過安檢機需要2秒。為了節(jié)約3秒鐘的時間,很多乘客無視安檢機的存在。
對于這一點,安檢員們也十分無奈,每隔10幾秒,他們就要重復“大包、小包請過機安檢,謝謝配合”,但是對于早高峰時間匆忙的人群來說,并沒有實際意義。
新京報記者發(fā)現,在天通苑北站,每個安檢機的旁邊還站了一位手持安檢儀的工作人員,用手檢設備對乘客的包進行掃描。每掃一下手檢設備都會發(fā)出滴滴的響聲,但并不會攔下乘客。
安檢員告訴記者,其實只要包內有金屬物品,設備都會發(fā)出響聲,但面對龐大的客流,無法讓每個乘客把包打開,全靠自覺。
■ 聲音
地鐵安檢員
安檢靠自覺 勸說無效起沖突
天通苑北站工作人員說,目前還沒有接到站前設置安檢點的通知,也沒有聽說會實施人、物同檢。如果進行這樣的改造,一定要出臺更有效的安檢措施來應對大客流。
這位工作人員坦言,說到底乘客的安檢意識太薄弱了,另外,僅靠兩臺安檢機、每天10個安檢員的勸說無法讓所有乘客進行安檢。
工作人員說,每天一上班,心都在嗓子眼,真擔心這么大的客流出點什么事,但是安檢這件事確實很難控制。乘客進站不安檢只能勸說,不能生拉硬拽,就在前段時間,有位乘客不安檢,工作人員拉了一下,結果乘客把這個工作人員打傷住院。
地鐵專家
人、物同檢難以應對大客流
北京交通職業(yè)學院城市軌道運營管理專業(yè)項目負責人于濤表示,北京作為政治中心,有必要增加安全性,所以才會有“人、物同檢”的出現。
于濤說,“人、物同檢”的安檢方式不便于大客流通過。北京地鐵早晚高峰客流量非常大!叭、物同檢”會拉長人們進站的時間。現在在某個地鐵站做試點,有可能客流量少看不出來,但未來如果所有車站鋪開,給車站帶來的壓力會比較大。所以這還會有一個過程。
于濤說,像西單站等重點車站,每天的客流量達到幾十萬,如果一個人增加2秒的安檢時間,累加的時間會非常大。即便在客流量比地鐵少得多的火車站,在春運時實行“人、物同檢”也是抽查。
于濤表示,當然從安全角度來講,“人、物同檢”是一個趨勢,若要實行需提升安檢設備性能,簡化安檢流程,減少進站客流壓力。
■ 建議
安檢升級可實施“人臉識別”
鐵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在某些重點區(qū)域、重點車站采取“人、物同檢”的措施,防止恐怖活動等是有必要的。但所有車站都采取這種方式與地鐵作為公共交通的快速、便捷的基本功能是相悖的,會帶來效率過低的問題。
該專家表示,如果運營部門根據每分鐘的客流量,計算需要安裝多少個安檢門,這樣還好。但目前由于安檢口較少,可能造成早晚高峰乘客大面積排隊,引發(fā)乘客與安檢員的矛盾,最后安檢妥協(xié),使安檢流于形式。此外,北京很多地鐵站不具備人檢的條件,臨近大街,排隊過長很容易引發(fā)別的事故或問題。
該專家建議,應采取其他方式取代“人、物同檢”的方式,來加強安防。例如通過暗訪、觀察的方式,以及自動人臉識別系統(tǒng),對重點嫌疑人重點監(jiān)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