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原文】
習近平說,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這樣的情形,在我國歷史上,在當今世界上,都屢見不鮮。
——2018年5月4日,習近平考察北京大學,在師生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出處釋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主要分為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方面。
一、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
第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tǒng)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民主的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征。和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xiàn)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
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fā)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xiàn)實質平等。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第三,“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愛國是基于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jié)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準則。敬業(yè)是對公民職業(yè)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職業(yè)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tǒng),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一是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支柱,是行動向導,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
二是能夠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指導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提出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貫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部內容,核心價值觀中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24字目標都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
三是能鞏固并有助于實現(xiàn)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現(xiàn)實目標就是實現(xiàn)這一共同理想,并且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導向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三個倡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反映,凝聚了人民的價值追求。
四是能整合、凈化社會思想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和本質就是社會核心價值觀。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正確引領社會思潮、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襲,能凈化社會思想文化,改善社會風尚,增強主流價值觀的聲音和影響力,保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和方向。
【案例素材】
一、廖俊波:愛國、敬業(yè)
“廖書記不是在基層,就是在去基層的路上!绷慰〔ǔ錾砥胀彝,南平師專畢業(yè)后當過中學老師、鄉(xiāng)鎮(zhèn)干部,在縣鄉(xiāng)兩級做過主要領導,在產業(yè)園區(qū)等經濟建設主戰(zhàn)場經過磨礪,工作勤奮努力,多次對家人講,“組織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唯有加倍努力,才能報答黨的厚愛和人民的信任”。
他把群眾當親人,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數(shù)”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短短4年,政和縣山鄉(xiāng)巨變,財政總收入、GDP、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產值等都實現(xiàn)了極大的增長,一個全新的生機勃勃的政和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二、焊工高鳳林:敬業(yè)
焊工高鳳林35年專注火箭發(fā)動機焊接工作,被稱為焊接火箭“心臟”的人。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焊接的發(fā)動機的推動下順利飛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衛(wèi)星去月球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鳳林焊接生涯里挑戰(zhàn)過的最薄記錄。在中國航天,53歲高鳳林的工作沒有幾個人能做得了,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fā)動機焊接的第一人。
三、商鞅立木建信:誠信
商鞅立木建信是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秦國的一個事件。當時商鞅變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眾不信任,放了一根木頭在城墻南門,貼出告示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眾人皆不信。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壯士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給了他五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權威并取信于民,也稱鞅徙木立信。
四、社會中的不文明現(xiàn)象
高速路上發(fā)生車禍,應急通道被堵造成傷者不治身亡;坐在文物上合影,在景區(qū)亂扔垃圾;動車乘客拖鞋抬腳,熏壞周圍乘客;橫跨護欄進入售票區(qū);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橫穿馬路、闖紅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