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指導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的江湖有一句至理名言:“得申論者得天下”,而要想讓申論取得高分,只把握前面四個小題目順利作答是不能實現(xiàn)申論高分的夢想,要想讓夢想和現(xiàn)實統(tǒng)一就必須將準備申論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最后一道占值40分的申發(fā)論述即大作文上。
對于作文,大家都不會陌生,從小學時最難忘的一件事一直到大學時的畢業(yè)論文,作文一直伴隨著大家渡過了近12個年頭,但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同學在申論中的作文分數(shù)只在15分左右徘徊呢?究其原因無非有以下三點:第一是立意不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偏題;第二是行文結構不流暢,段落間的邏輯不清晰;第三是語言表達欠缺準確,所用語詞不達意,出現(xiàn)較多的語法錯誤。
為了解決同學們在寫作文時所犯的錯誤,今天和大家分享對于書寫作文來說最困難的一步--作文立意的確定。作文立意的確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依據(jù)全文的內在邏輯,將作文的立意推導而出,;第二種方式則顯得較為取巧,是屬于技巧性的提煉。下面我們將著重講解邏輯推導式。
對于這一方法將會通過2016 年國考副省真題第五題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給定資料 3”引用了《論語》中的話:“不學禮,無以立!闭堃赃@句話為中心議題、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35 分)
要求:
(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shù) 1000~1200 字。
從題目理順邏輯關系:不學禮,無以立,把否定詞去掉,就是學禮以立,那我們可以順著這個線索往深入思考,學什么樣的禮,立什么呢?你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思考文章的立意,要想思考清楚這個問題,相信任憑我們再怎么腦洞大開,不看材料也很難獲知真相,那么就需要我們通過材料的梳理去明確立意,其實學禮在給定材料內容是學禮儀、禮貌和規(guī)矩,立的是大國形象——中國范,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呢?給定材料第三則中明確提及“不學禮,無以立!盕 說,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是,一個人不學“禮”,不懂禮貌,不講禮儀,就不懂怎樣做人、處世;蛘哒f,一個人不懂得基本的規(guī)矩,就難以在家庭和社會中立身行事。而如果把“禮”與“立”做更寬泛的理解,那么是否“學禮”,是否懂得規(guī)矩,還事關公民意識的自覺、民族素質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揚乃至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yè)?偨Y上述的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邏輯推導式的整個方法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審清楚題干中的關鍵詞,明確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二步分析題目話語融入到材料,梳理通篇材料,確定文章主旨材料主旨。通常情況下話語的含義和材料的主旨是會保持一致的,這樣一來同學們就可以打好這篇作文的基礎,確保了立意的準確,避免由于偏題落入4類文。通過材料中的明確內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禮儀、禮貌基本的規(guī)矩,立做人、處事、立身行事,通過題干和材料的結合,我們就能明確到底文章的核心立意是朝著哪個方向去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答案都在材料中。
我相信只要同學們多加練習,一定可以熟練掌握這一確定立意的方式,成功的通過國考筆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