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府廉政建設、法治建設方面
(一)原句: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十八大報告)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其中,司法公正,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引用指導】用于法律手段的論據(jù)
【示范段落】
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是一個國家民主、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公正涉及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法律、倫理等諸多方面,包含著公平、正義、平等概念和理念。司法具有參與社會管理與矯正違法行為的重要職能,司法通過公平地裁判案件,可以使社會秩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走向公平合理的法治軌道,從而促進社會公正的實現(xiàn)。司法通過對干擾破壞社會公正的違法分子和違法行為的矯正、補救,可以保障社會公正得到及時恢復,從而實現(xiàn)社會公正。因此,司法公正不僅能夠維護社會公正,而且可以通過矯正、恢復、彌補等方式實現(xiàn)法律公平和正義。所以,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二)原句:給權力涂上反腐劑,戴上“緊箍咒”(李克強)
【本身含義】要打造廉潔政府,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貪、不敢貪的反腐機制。李克強還提出了反腐倡廉工作“六大要求”:簡政放權、管住權力、管好錢財、政務公開、勤儉從政和依法促廉。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認為,這六個要求的核心無外乎兩點——“放權”與“限權”。從“要做”到“如何做”,反腐工作正一步步推進。
【背景出處】在2014年3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要用制度“管權管錢管人”,形成“不能貪不敢貪”機制,給權力涂上反腐劑戴上緊箍咒。
【引用指導】廉政建設
【示范段落】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更加注重治本、預防和制度建設,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建立和完善“不能貪、不敢貪”的反腐機制,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是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重要舉措,也是從根本上關心、愛護和保護干部的重要手段。
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就要強化對權力的制約,以權力制約權力。失去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只有建立健全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xié)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用制度管權,才能確保權力規(guī)范運行,解決“不能腐”的問題。當前,要著重抓住那些容易滋生腐敗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把權力運行納入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軌道,最大限度地減少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體制機制漏洞,做到?jīng)Q策更加科學、執(zhí)行更加順暢、監(jiān)督更加有力,既保證權力高效運行,又保證權力正確行使。
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就要加強對權力的監(jiān)督,讓權力在陽光下行使。權力是“公器”,“公器”應該公管,用權就要自覺接受監(jiān)督。現(xiàn)在的社會,誘惑太多,圍繞權力的陷阱太多。如果缺乏足夠的警惕,就有可能被“拉下水去”,成為可憐而又可悲的犧牲品。對干部嚴格管理、嚴格監(jiān)督,就是組織上真正的關心、最好的愛護。監(jiān)督是一道“防火墻”,可以約束領導干部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監(jiān)督是一套“殺毒軟件”,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領導干部的缺點,不至于釀成無可挽回的大錯。為此,要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guī)范化,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干部健康發(fā)展。
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就要對權力腐敗“零容忍”,給腐敗分子始終保持高壓態(tài)勢。查辦案件是懲治腐敗、加強監(jiān)督最有力的手段。一些腐敗分子之所以鋌而走險,無視組織告誡,就是因為他們看到很多腐敗分子沒有查處出來,腐敗的盈利很大,無形中助長了腐敗的僥幸心理。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提高腐敗行為的“被懲治率”,才能警醒干部,使其打消僥幸心理、不敢“冒險”。只有對腐敗分子發(fā)現(xiàn)一個就堅決查處一個,決不姑息,決不手軟,讓他們政治上身敗名裂,經(jīng)濟上傾家蕩產(chǎn),思想上后悔莫及,承擔昂貴的腐敗成本,支付慘重的政治、經(jīng)濟、人格代價,才能向人民表明黨反對腐敗的堅定決心,才能遏制住腐敗現(xiàn)象的滋生。
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就要教育引導干部樹立正確權力觀,奠定“不想腐”的思想基礎。權力是柄雙刃劍,為民則利,為己則害。一些領導干部在誘惑面前之所以被繳了械,說到底還是權力觀發(fā)生偏差,致使手中權力變了質。
列寧曾經(jīng)說過:“政治上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不會貪污受賄的”。加強黨性修養(yǎng),筑牢思想道德防線,正確對待和使用權力,自覺克服“從眾隨大流、小恩小惠無傷大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心理,慎重對待每一次誘惑特別是第一次誘惑,不能有絲毫貪戀,不能留任何余地。唯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清正廉潔,自覺地為民盡責、為國竭力、為黨分憂。
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社會大眾,都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在當今信息時代,不認真學習不去深刻總結,不緊跟時代的步伐,就會被淘汰。只有保持高度的憂患意識,多學習多總結多實踐,才能在經(jīng)驗和教訓中成長,在憂患中發(fā)展而不至于被時代淘汰。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
2016國考公告10月13日發(fā)布 15日報名 11月29日筆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