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申論文章就是一只公考路上的攔路虎。這其中最難的也就是文章立意的把握。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wǎng)專家認為,找準文章立意是寫好申論文章的關鍵
申論文章按照立意的準確與否,可以大致分成四個檔次,分別是,“跑題”“偏題”“準確”“精彩”。對于剛接觸國考申論文章寫作的同學,力求立意準確是當務之急。而對于已經(jīng)練習過寫作的同學,則要追求文章立意的精彩。
那么如何快速的把握好申論文章的立意呢?過去我們學過很多方法,比如題干關系法、關鍵詞法、梳理材料邏輯法、以及倒推法等等。但隨著國考申論的微妙變化,文章的立意變得已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復雜。有時,我們只需要用“樸實的眼光”就能找準文章的立意。
接下來,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wǎng)專家以國考2015年副省級真題為例,給大家展示這種方法。
【題目】給定資料6中劃線句子寫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為現(xiàn)實世界無法根除的特征?萍紝⒕邆淙诵浴!闭埥Y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lián)系社會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明確、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shù)1000—1200字。
【解析】
傳統(tǒng)上國考申論文章的立意等于題干主題+材料主題,但2015年副省級議論文寫作就有所變化。如果用的“梳理材料邏輯法”,那么會發(fā)現(xiàn)材料的1~4則與文章主題沒有太大的關系。只能是通過材料5和材料6,能發(fā)現(xiàn)一些端倪。
其實2015年副省級真題的核心主題是“科技與人文”,但作文的主題則是“科技的生命化”或者“科技的人性化”。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科技的生命化”是一個偏正結構,強調(diào)一個單一元素,而“科技與人文”是強調(diào)兩個元素。題干已經(jīng)明確強調(diào)要“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則意味著文章主題就從這句話而來——“科技生命化和人性化”。具體地,“科技”是核心詞,“生命化”和“人性化”是論述角度。
“參考給定資料”,也不難發(fā)現(xiàn),在材料5和材料6已經(jīng)明確升華到這一主題上。先來分別看看每則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
材料一:科技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時間和物質(zhì)基礎,即根本力量;
材料二:科技有助于突破社會結構,促進社會轉(zhuǎn)型;
材料三和材料四:國家高新技術展,國家高鐵、通訊、裝備等技術突破;
材料五:未來科技必須走人性化之路,追求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材料六:科技與人類是共生的。
具體來看材料五: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巨大危害→如不加以控制→將變成與人對立的異生力量→走人性化之路,追求平衡。
具體來看材料六:技術與人存在矛盾關系,需要挖掘技術的本質(zhì)→技術本質(zhì)是具備生命特征,與人共性發(fā)展→則要賦予新技術情感,使之成為能理解的文化→則處理好人與科技的關系,賦予科技人性,才能為人所用。
通過回溯材料,發(fā)現(xiàn)最后其實仍然強調(diào)的是題干中引用的那兩句話“‘科技的生命化’,已成為現(xiàn)實世界無法根除的特征?萍紝⒕邆淙诵浴!边@就給我總結出一條經(jīng)驗:往往這種話題性申論議論文,核心主題(立意),就是題干中的那句話。不用刻意去花時間尋找。當然前提是要對文章寫作練出慣性,才能習慣之。
【總結】國考申論文章立意把握,在命題之初就沒打算把大家考糊涂,而是越考越清晰。直接通過理解題干引用的句子或詞語,結合社會實際和給定材料展開寫作即可。如何理解題干引用的句子或詞語,實則要回歸材料,因為申論作答的一個大原則就是“材料為王”,但文章寫作方向已在題干中點明。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