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蔽恼碌牧⒁,就猶如文章的統(tǒng)帥,帥不強則兵不精,意不佳則文不興。
立意高低決定文章優(yōu)劣。如蘇氏三父子同著《六國論》,蘇洵以“弊在賂秦”為論點、蘇軾以“養(yǎng)士”為論點、蘇澈以“不知天下之勢”為論點,三者論點各有偏頗和歷史局限性,然而蘇洵《六國論》意高一籌、論證嚴謹,借“六國破滅之故事”聯(lián)系宋朝對外政策,論證“宋當自強,不賂而勝”的實質(zhì)論點,被推為六國政論文之首。一篇佳作非因華麗辭藻而獲贊頌,必有深邃思想才值得反復思味。中公教育專家認為申論作文也當如此。
申論立意首要考慮“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通常而言,申論材料的主題暗含時事政策的理論熱點,飽含命題人意圖考察考生如何認知、理解、思考、應對“國事天下事”的苦心,所以申論寫作時常強調(diào)“政府角度”。所謂“政府角度”,是從政府職能出發(fā)、立足公權(quán)力和公共利益的思維方式,將之理解為“客觀地承認問題、辯證地分析問題、積極地解決問題”是存在偏頗的,后者只不過是唯物辯證法的一般認識方法,談不上體現(xiàn)出申論真正考察的思維素養(yǎng)。除此以外,申論畢竟是扎根現(xiàn)實、立足當下,還要能夠聯(lián)系現(xiàn)實問題并加以分析解決。因此,申論的立意可謂是為國獻策、為民立言、為心立志。
以歷年國考真題為例。2015年國考主題是“人文科技”,地市級劃線句子為“人文是精彩的,科技是呆板的。”省部級劃線句子為“‘科技的生命化’,已成為現(xiàn)實世界無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將具備人性!北久}僅僅寫科技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則流于就事論事的膚淺層面。應該說,此作文題的立意高度之宏遠,已上升到人類整體公共利益的高度和人類科技史的走向,意在探討科技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對立統(tǒng)一,即“科技為改造世界而生,為服務人類而存”,落到實際生活中就是:以科學精神鍛造現(xiàn)代公民、以科技生活造福中華復興。
再如2014年國考真題。地市級劃線句子為“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笔〔考墑澗句子為“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本偷厥屑壎,對立意要求僅為“明確”,寫到個人幸福觀尚可,也可以適當升華到“診治國民幸福觀”;就省部級而言,立意要求“深刻”,只寫到個人生活層面的“慢生活”就稍顯粗淺!奥标P(guān)系國民身心健康、生活質(zhì)量、工作效率、精神狀態(tài)、幸福指數(shù),也就關(guān)系著國家軟實力。材料6中“國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狀態(tài)”暗示立意層次并非是普通個人的“慢”,而是作為國家有機組成部分的國民的“慢”,這意味著立意可以提升到國家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存狀態(tài)”層面。
好立意是“融真情,不襲陳言抒胸臆;傳明志,語皆有物道化人”。前者是說立意當抒心中所思,以真情實感打動人;后者是說立意當載治世之道,以深邃思想說服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立意,不是矯揉造作,不是故作高深,不是柴米油鹽,不是假大空全。立意是“情志所托,振其金石”,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文章不過是立意的文字載體,是立意的傳播通道,因此,中公教育專家認為,以意為先、以意塑文,否則文既成而意不存,無非是一篇文字垃圾而已。
關(guān)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guān)推薦:
2016國家公務員申論熱點:夏季燒烤模式吁高溫補貼權(quán)益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