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集結號角隆隆在耳,備考路上,諸位考生厲兵秣馬。從2010年起,國家公務員考試進行了全面改革。大綱中明確提出兩類考生、兩類試卷的劃分——副省級以上與地市級以下分開命題,試卷的主題亦有所不同。這意味著國家在筆試環(huán)節(jié)對不同職位的公務員進行了能力要求上的區(qū)分,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選拔人才。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對于申論有一個全面、準確的了解,方能在屬于自己的公考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接下來,將結合近年考情與真題,從主題選取、材料特點、題型和能力考查三方面切入,為大家呈現(xiàn)國考申論副省級以上考試的全貌。
一、主題選取——側重宏觀主題
國考副省級考試主題選取趨向宏觀。國考申論主題選擇范圍主要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五大方面,從經濟領域的“三農問題”、產業(yè)結構調整到社會、生態(tài)文化建設領域都有涉及。國考申論所考主題視角較為廣闊,涉及的問題具有普遍性,是對當前和未來具有較為深遠和持久影響力的,過于敏感和具體的問題一般不會成為國考主題選擇的對象。不過即使是同一領域的主題,市地級相對而言更加偏重考察具體問題,而副省級的主題選擇則趨于宏觀。
如:
(2011副省)參考給定資料,以“弘揚黃河精神”為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2011市地)“給定資料7”的畫線部分寫道:“有位知識分子說:‘我已經無家可歸,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鄉(xiāng)成了異客’。這樣,無論在鄉(xiāng)村少年身上,還是在農民工那里,以及這些出身農村的知識分子的群落里,我們都發(fā)現(xiàn)了‘失根’的危機!闭埥Y合你對這段話的思考,參考“給定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2011年國考都涉及文化領域中存在的問題,但市地級主題具體圍繞“化解農村失根危機”展開,而副省級圍繞“弘揚黃河精神”展開,更加深遠、宏觀。2011年只是一個代表,其實從2008年對副省和市地作文及部分題目進行劃分答題,二者在主題選取上的趨向便可見一斑,而在2009~2014國考中則更加印證了這一趨向。
二、材料特點——具有較強的思想性
國考申論材料來源廣泛,形式多樣,內容囊括國內外材料,材料選取的實效性并不強。材料經過命題人的加工和整理,將不同類型的材料,如案例故事、文件或觀點,進行整合,使材料具備較強的邏輯性和思想。雖然都是反映普遍性問題,市地級考試中更多用細節(jié)性描述或人物個案來呈現(xiàn),副省級考試則傾向于選擇能夠體現(xiàn)共性的進行敘述或分析,具有較強的思想性。
如:
(2014副省級)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矛盾多發(fā),競爭壓力加大,工作節(jié)奏加速,使得部分國民心理疾患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開始凸顯。
心理問題涉及面廣泛。從發(fā)育的兒童、成長的青年,到空巢老人;從校園內的大學生、工棚里的農民工,到政府官員、企業(yè)精英,各階層的人都可能面臨各式各樣心理問題的困擾。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危害絕不亞于心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惡性腫瘤等。有統(tǒng)計顯示,每年約有160萬人因心理問題導致行為失常,甚至構成犯罪,給社會造成很大危害。
(2014市地級)27歲的小鄒認真地考慮了幾次之后,還是決定不去參加周日約定好的教友福音會。他確實需要傾訴,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為止,至少他并不認為自己已經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種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體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機關大院內,這幾乎是一個標準身材。當小鄒回顧自己進入“體制”的四年,注視著自己不論從體型還是心理都逐漸被“體制化”,甚至連血壓、血脂也與周圍的同事趨同時,面對著在外人看來“很順”的處境,他有了一種莫名的躁動。
在近幾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材料呈現(xiàn)出愈發(fā)明顯的理論性、哲學性和思辨性,材料中經常會選取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的論斷或者著作等。通過這一類思想性較強的材料的設置來測查考生是否具備一定的理論功底,能否準確地把握材料的主旨和精神,是否能夠對所給材料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如:
(2014副省)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2013副省)在雄渾的賀蘭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樸的巖畫激蕩著他的情緒。F看完賀蘭山巖畫,內心頗有感觸,他特意為此題字:“歲月失語,惟石能言!笔湃サ臒o形無跡的光陰正鐫刻在一幅幅粗樸的巖畫中。F說:“原古先民以默默的文化符號表現(xiàn)出他們對生活的勇氣和情感,對觀者內心形成強烈的沖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