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破真題之困,立解析優(yōu)勢
每一次申論都是穩(wěn)中有變,題型、問題設計和題量、難度設置上都會小幅創(chuàng)新,使熟悉申論的考生也會不斷面臨新的挑戰(zhàn)——考的題型沒想到,題目的要求難理解,題量和難度偏大,規(guī)定時間內(nèi)答不完,這些都是考生展開試卷后常見的困惑。從國考到省考,宣傳材料已成“保留節(jié)目”,但“宣傳提綱”和“宣傳要點”有沒有區(qū)別、有什么區(qū)別?要寫責任書、公開信、意見,有什么格式要求,應怎樣稱呼?概括一句話的含義、解析一項工作原則的內(nèi)涵,要按什么規(guī)則解釋,是只能依據(jù)材料,還是可以調(diào)動背景知識,運用國家的理論框架和政策精神進行解析?
正確的認知只能來源于對以往真題的學習和研究,由以往怎么考來預見今年怎么考,由以往怎么答來推測今年怎么答,讓自己的試題理解和解題思路建立在真題及其解析的基礎上,在經(jīng)驗的總結中求得最優(yōu)的解題方案。實踐出真知,而真題是作答實踐之源,學習申論、提高應試成績,真題的分析和練習是無法繞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了解、不練習真題或是受錯誤的答題思路誤導,難免會在考場上馬失前蹄;反之,讀透做熟了真題、正確的解題思路爛熟于胸,就等于掌握了制勝的銳利武器,必將敲開申論應考成功的大門。
考前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步驟是對歷年真題的全面梳理掌握,如閱讀中公最新版《歷年真題》,在看全、讀懂、讀透的基礎上,爭取全面做一遍,或者擇精擇要做幾套,深化對申論考試的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進而掌握正確的應對方法,確立申論應考過程中解題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勢。
四、破閱卷之惑,立作答優(yōu)勢
“金榜題名時——未中。”公布的申論考試成績與估分的結果大相徑庭,原本信心滿滿,一下子被打入失望的深淵,不知自己錯在哪里,是眾多考生無奈和痛苦的根源。為什么實際分數(shù)與自我感覺、考后估分會有那么大的差距?即便很多幾進幾出考場的“申論老手”也往往吞下一枚苦果,百思不得其解。細想一下就不難明白,成績查詢結果只是一個分數(shù),既看不到答卷、閱卷者的打分細節(jié),又看不到考試主管部門的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無從對照自己的答卷,明曉自己失利在哪里、應朝哪個方向改進。不提供參考答案的“黑箱”閱讀方式和不掌握閱讀標準、不清楚努力方向,是考生主觀估分和實際得分落差巨大的根本原因。
博弈要想勝利,就要了解游戲規(guī)則;申論要想過關,就要知曉閱卷標準。“知彼”才能制勝,而閱卷標準并無官方來源,高公信力、高可靠度的培訓機構就成為了解閱卷標準的唯一選擇。如果僅僅提供閱卷標準的文本,對考生來說,缺乏結合例題的講解和使用方法的具體說明,利用價值仍然不大,光看標準仍然不會答題。只有同老師的講評、習題的批改結合起來,從講評和批改中帶出閱卷標準的具體要求、具體應用,才能讓凝固的知識活起來,讓考生對照標準學會正確高效地做題,對紋對路地契合閱卷標準,了解什么是結構框架,什么是采分點、扣分項,動靜得宜,一進一退、一收一放,完全吻合規(guī)則尺度。
因此,走出申論盲區(qū)和誤區(qū)、契合閱卷標準、提高申論成績最現(xiàn)實、最有效的途徑是作業(yè)批改,這是知彼知己、提升自己的最佳選擇。
五、破文章之傷,立表達優(yōu)勢
文章是申論得分的大頭,又是很多考生眼中的“鬼門關”,覺得按時限寫完文章難,寫好文章、讓文章給整套答卷加分更難。許多應試文章總論點、分論點均無可指摘,但結構上、常識上、語法上存在硬傷,或者忽略了銜接過渡,或者缺失了對策或問題分析的某一部分,或者毫無論據(jù)和論證方法,或者張冠李戴用錯材料、寫出筆誤,或者語言支離破碎,毫無文采光芒。這些有時間限制的問題,有自身資質(zhì)、眼與手是否高低協(xié)調(diào)的問題,更主要地是缺乏應試訓練,沒有按照應試作文的規(guī)律,把文章練好。掌握到竅門,明確了文章有幾個重點突破、重點提升的環(huán)節(jié),再去集中地做一些訓練和設計,文章的水平并不是不能迅速提高上去的,借助專業(yè)教師的講評和批改來指導練習、引領提升,就是短期內(nèi)實現(xiàn)提升的捷徑。通過文章寫作練習,不僅避免文章常見的硬傷,還能形成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表達方式,讓文章寫作成為一項優(yōu)勢,為申論整體得分再添助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