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jié) 分卷考試意味著什么 |
第 2 頁:第二節(jié) 考查對象分析——能力走向 |
第一章 把脈申論——命題趨勢與動態(tài)
第一節(jié) 分卷考試意味著什么——省直和地市卷的異同分析
在公務員考試剛剛推行的時候,很多行政執(zhí)法類的考生不用考申論。后來所有的考生都要求考申論。國家公務員考試根據(jù)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zhí)法類兩類職位所需素質能力的不同特點,在同一套試卷中設置了不同的題目供不同的考生回答,這個傳統(tǒng)是從2007年開始的。盡管兩類考生答的題目不一樣,但是在2010年以前考試大綱對考生的要求卻是相同的。2010年的考試大綱明確提出要分卷考試,并給出了兩個不同的大綱。2011年國考大綱延續(xù)了這一特點。
2011年新大綱
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zhí)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類試卷。
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nèi)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nèi)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nèi)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guī)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zhí)法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zhí)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nèi)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shù)慕忉尅?/P>
貫徹執(zhí)行能力——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jù)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解決問題能力——要求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或辦法。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閱讀理解和文字表達是兩類考試都要求具備的能力,不同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的第二條要求是綜合分析能力,而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zhí)法類職位則要求的是貫徹執(zhí)行能力。什么是綜合分析能力?對綜合和分析有各種各樣的解釋,這兩個詞從辭源上來說都不是中文,而是西文,德國哲學家康德就把命題分為綜合命題與分析命題。簡單地說,綜合命題就是能夠增加知識的命題,分析命題是不能增加知識,而是在已有的知識上分出來的知識。康德的意思遠遠沒有這么簡單。在康德之前和之后,這兩個概念不停地被各個文化和哲學家使用,變得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混亂,一些工具書給出了上百種解釋,不過我們這里不去從辭源上說,而只是從日常語言的意義上談。按照我們?nèi)粘5睦斫,綜合可以說是把各種信息收集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分析則是將事物、現(xiàn)象、概念分門別類,離析出本質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很多時候分析在前,綜合在后。我們不管前后,這兩個概念的共同特點都是需要發(fā)揮人的理智的作用,對事物進行判斷。綜合分析能力也可以說是對材料的判斷和把握的能力;而貫徹執(zhí)行能力就不需要你分析,也不需要綜合,只要去做就行了。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就業(yè)在我們國家的形勢是怎么樣的,如果是省級以上的就讓考生自己去分析,你可以認為最主要的是由產(chǎn)業(yè)結構不合理導致的,也可以認為人口過多是主要矛盾等等;而市(地)級以下則可能不用你判斷,直接告訴你是我們的產(chǎn)業(yè)結構不合理,要你提出措施來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結構。
2.省級以上考查的第三條是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而市(地)級以下的則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里的差別可以理解為:市(地)級的問題已經(jīng)擺在那里了,你只要去解決就好了,而省級的材料問題不明顯,還要自己去找問題,自己找出問題后再自己解決。這里還要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是市(地)級的還要求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從這里可以看出,市(地)級的不是不考判斷能力,而是相對省級的題目,它考查的判斷能力要具體一些。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省級的題目要宏觀一些,注重對事物的高度和整體把握;市(地)級的題目要微觀一些,側重對事物的細節(jié)把握。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