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的國考備戰(zhàn),許多考生早在五、六月份就開始著手準備。到現(xiàn)在為止,復習已經(jīng)進行了一輪甚至幾輪,對于這部分考生,該如何科學的利用考試之前的這段時間?專家在此奉上針對此類考生的復習計劃和方法,希望能對考生的進一步復習有所幫助。
有復習基礎的考生相對于沒有基礎的考生來說,考前這段時間的復習會相對輕松,但不可掉以輕心,放松要求?傮w而言,建議時間分為三個階段:真題演練、模擬演練、沖刺復習。這三個階段,雖然總體上以做題為主,但是還需輔之以教材的閱讀,材料的閱讀以及知識的儲備。申論考試有它獨有的特點和要求,并不是所謂的“申論就是寫作文”。作答申論試題,更看重的是在不斷地知識積累后彰顯出的個人能力,所以在每個階段的復習中還需要做大量閱讀,并且要及時梳理已復習過的知識點。
一、真題演練(三十天)
做真題,本質(zhì)目的不在于“做”,而在于“思”。不要覺得真題已經(jīng)做過了,任務就算完成了,在做真題的過程中要注意思考試題資料的組合,思考考查的熱點,分析題型變化,預測未來考試趨向,這才是練習、研究真題的重中之重。
真題比對。復習國考,首先要做的肯定是歷年國考真題,要把2005至2010年的國考真題做一遍,共六套。其次是某幾個省份的省考試題,如山東、浙江、江蘇的近兩年的試題,還有剛過去不久的9·18聯(lián)考試題。同為申論考試,不管是國考還是省考,其本質(zhì)的考查方式和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們要將試題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汲取有用信息,加深對申論的理解。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技巧方法,考生在做真題的過程中如果覺得參考書介紹的方法的不適合自己,可以參考教材后自己歸納總結,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
加深閱讀。這段時期,除了要做真題,考生們還需要大量的閱讀。此時期的閱讀可以適當加深層面,不僅僅是停留在讀一些時政新聞的層面上了,可以多看看評論員文章;也可以閱讀一些紙質(zhì)材料,比如《南方周末》、《中國周刊》等,不斷提升自己對熱點的分析能力;同時還要不斷關注社會熱點及理論,反復誦讀十七大、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等政府文件,這是我們了解理論政策的窗口和基礎。
對于此時期的復習資料,如果考生覺得對申論五大題型及具體的解答方法了解還不夠,可以購買一些專項的教材,以加深對各大題型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做題能力,同時邊做題邊查補缺漏,及時返回教材查看知識點,加深印象。
二、模擬演練(十天)
很多考生可能覺得,復習國考,真題才是真正的權威,無需做模擬題。實際上,模擬題并不是挑戰(zhàn)權威,目的也不是猜中考題,考生首先需對模擬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模擬題無需太多,五套以內(nèi)即可。做模擬題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教考生熟悉方法“怎樣用”,將教材中總結的答題方法和技巧運用到實踐中,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模擬訓練不可或缺。
重在方法運用。申論屬于主觀性試題,沒有明確的答案可供參考。鑒于申論這一特性,在模擬的過程中不要太過糾結于答案如何如何,關鍵在于做完之后,思考一下有沒有需要有改進的地方或者需要填補的地方;同時測驗一下方法有效與否。在模擬時,就要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凸顯出答案要點,便于閱卷老師采點給分。做完后,對照參考答案,看看自己有沒有寫全答案要點,同時仔細揣摩下答案和自己答案的區(qū)別,對自己在作答時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做到心中有數(shù),盡量避免。
嚴格限定作答時間。要把每一次模擬當做一次真正的考試對待,這樣模擬才會真正發(fā)揮作用。平常練習中就要有時間概念,不要只注重結果,如果沒有答完題,寫得再好的答案也無濟于事。
三、沖刺復習(十天)
最后十天左右的時間不能再用題海戰(zhàn)術,以免增加緊張情緒,影響最終的考試。收尾的復習階段,相對自由些,考生可以依據(jù)自己復習的情況,進行最后的總結。
回顧真題?荚囘M入倒計時,總結反思最重要。經(jīng)過前面幾個階段的復習,考生在這最后時期要注意對各項任務分清主次,特別是時事熱點和解答技巧,對照曾經(jīng)做過的真題,回憶各大題型的解答方法,以達到溫習鞏固的作用。
加強弱項訓練?忌獜钠綍r的練習做出總結,找到相對來說比較重要的和自己比較薄弱的,集中復習,各個擊破。熟記作答技巧,把技巧充分運用到題目當中,不斷鞏固,有計劃地加大練筆強度。中公教育申論輔導專家在此建議考生可以一天或者兩天寫一篇文章,培養(yǎng)語感;做一道自己的弱項題目,對照申論輔導教材,重溫一遍解答方法。相信不斷地堅持和反復練習,會換來應有的成果。
調(diào)整心態(tài),自信應戰(zhàn)。到最后的沖刺階段,考生就不要再做大量的試題了,針對自身情況適量的練習即可,不要有一天不做題會影響復習成果的想法,給自己施加壓力,這個時候要堅信自己經(jīng)過前期的積累,已經(jīng)具備了參加考試需要有的能力,調(diào)整心態(tài),信心慢慢地參加考試。
準備考試用品。要保證考場上用到的工具和所有證件的齊全,做到萬無一失,以避免馬失前蹄的情況發(fā)生。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