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南省公考在大綱中明確的提出了公務員錄用考試主要是測查應試者對從事黨政機關工作所應當具備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特別是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實,大綱中所要求的這種能力的體現就集中在申論考試的考察上。
申論科目考試的大綱中提出:本科目主要是通過應試者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其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
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要求應試者能夠準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全面分析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準確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
本科目考試的試卷結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提出注意事項,給考生答卷提出指導性意見;
給定一組資料,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
提出申論要求,即要求應試者在閱讀理解給定資料的基礎上完成若干題目。
申論考試,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性質的能力測試。申論考試所給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廣,但是申論考試不會引導考生漫無邊際地遐想,不管問題多復雜,涉及面多廣,人們的見解多么的莫衷一是,都是可以解決的,這樣的命題思路,是由公務員考試性質決定的。但是試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合理性、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要具有可行性,并且具備較高的思想水平和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申論考試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會性較強的背景材料,讓考生去進行分析和論述,從而測查考生處理公務員日常事務的潛能。
申論考試,要求考生具有比較豐富的常識,但不會對某種專業(yè)知識特別傾斜。由于考生來自各個方面,所學專業(yè)很不相同,所以申論考試中讓考生處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專業(yè)性。申論考試的試題,對學哪個專業(yè)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公務員錄用考試競爭日趨激烈,為了能在這場“無煙”的戰(zhàn)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扎實的進行備考,強化自身的競爭能力,是每一位考生的唯一選擇,決勝之機主要掌握在考生自己的手里。中公教育專家為考生們的復習提供以下建議:
做好基礎性的準備工作
一定要仔細認真地研讀公務員考試錄用考試主管機關制定的考試大綱;應該購買必備的教材和復習資料(有權威性的、內容全面、口碑好的材料),多參考《理論熱點面對面》,《南風窗》、《南方周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半月談》等等社論文章加以揣摩,反復練習,多背多看政論文寫作范文和名言警句,真正的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前提是必須備好“槍支彈藥”,做到“有備”方能“無患”! 避免購買沒有價值的或者過時的復習資料,給整個備考和應試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制定合理性的備考計劃
備考一定要有計劃,計劃必做周密。編制備考計劃時,應該注意以下兩點:1.明確備考內容和目標,分科列出細目表,根據申論各個部分題型的特點,確立階段目標和整體目標,同時還要列出檢驗復習成效的方法和補救措施。2.要對自己的基礎水平、學習條件進行客觀分析和把握,合理安排備考時間,既要實現備考的整體目標,又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能讓自己疲憊過度。每天都要關注朝聞天下、新聞30分、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時政綜合節(jié)目。
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
備考是一個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肯定需要一定的精力和能量,“身體是革命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是不可能有完成這段艱苦的歷程。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飲食上注意營養(yǎng)的調節(jié)與增補,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在申論的備考中一定要做到多讀、多練,讀材料的同時進行仿真模擬練筆。
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成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僅僅需要知識的儲備,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學會控制情緒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樹立必勝信念,克服恐懼心理,沉悶壓抑的競爭氣氛是對考生身心負荷能力的一種挑戰(zhàn),他往往會使部分考生產生緊張、擔心、恐懼以及壓迫感,這些消極因素會使考生感到思維紊亂,無從下手,大大的影響了自身真實能力與水平的發(fā)揮,恐懼并意味著沒有能力,關鍵是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將自己從高度的焦慮和恐懼中解脫出來。必須明白,有考試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成敗。對于眾多考生來說,中公教育專家建議,注意強化自我意識、樹立必勝信念、保持積極心態(tài),就一定消除或者削弱恐懼心理,使備考工作真正卓有成效。
無論什么考試備考階段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希望廣大考生在備考階段就要“先聲奪人”,打好公考的第一仗!
相關推薦:湖南:2009年公務員招錄考試報考須知公布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