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xiàn)象,要求報考者能夠準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全面分析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準確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
自從北京市公務員考試首次采用申論作為公務員考試的一個重要考試科目以來,截止到2006年,申論考試的命題思路以及題目要求沒有發(fā)生很大變化,基本上遵循 “概括內容或問題”、“提出對策及解決方案”、“寫一篇論說型文章”的模式,重在考查解決問題的能力。2007年北京市社會在職申論考試在命題思路和題目要求上發(fā)生了重要變化,由注重考查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轉向考查考生分析問題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并重。這種變化體現(xiàn)了命題人對命題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申論考試的題材越來越“熱”
2007年北京市社會在職公務員考試申論題材:小商販應該是城市多樣性的一部分。但長期以為來,因為馬路攤販涉及交通、質量、衛(wèi)生甚至不公平等問題,我國城管部門對小攤販普遍采取查抄沒收的嚴厲措施,這不但沒有解決城市小攤販問題,反而影響了政府形象。事實上,在世界很多國家如韓國、法國、泰國都沒有采用徹底消除城市小攤販的措施。在借鑒國外經(jīng)驗的基礎上,我國部分城市如上海、杭州、烏魯木齊、南京等開始部分解禁街頭攤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社會普遍歡迎。
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的材料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選擇的都是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其目的是為引導考生關注改革,關注國家大事,并善于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研究、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公務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從命題的發(fā)展趨向上來看,主要呈現(xiàn)出以下兩個特點:
一、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的材料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基本特點是:以北京市情為立足點,范圍涉及全國,選擇的都是社會熱點、焦點問題,F(xiàn)在兩會正在召開,兩會本身就是熱點,兩會當中的政策制定和頒布、領導人的講話等等都是熱點。例如,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將要在首都北京舉辦,它對北京乃至全國的經(jīng)濟產生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如何借鑒歷屆奧運會舉辦的成功經(jīng)驗,有效規(guī)避和克服歷史上各屆奧運會給舉辦城市和舉辦國家?guī)淼呢撁嬗绊,成為國務院、北京市政府必須正確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所以,奧運會問題,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的熱點問題。2004年,奧運會的各項準備工作進入到關鍵階段,理論界對奧運會的研究和探討也取得重大突破,中央、國務院、北京市政府不斷調整相關政策,本年的北京市應屆生公務員申論考試就以奧運會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對政府調整舉辦奧運會相關政策的理解。2007年《物權法》的頒布實施,給這些進城務工人員立足大城市找到了法律依據(jù)。北京市社會在職公務員申論考試也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命題,對民生問題進行考查。由于不正當競爭的存在、行業(yè)協(xié)會自身建設的不足等因素,物價問題成為2007年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了實現(xiàn)國民經(jīng)濟又好又快的發(fā)展,加強行業(yè)自律勢在必行。2008年北京市應屆生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就選取這個與全國人民利益攸關的問題作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綜合分析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所以,關注社會熱點、關注國家大政方針,正是命題人的 “命題導向”和命題思路。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命題人就是試圖通過這種命題導向使更多的“準公務員”把目光投向社會,引發(fā)他們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第二,評論性文章成為申論文章的重點
縱觀近年來北京市公務員申論考試的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評論性文章成為考核的重點。2004年北京市社會在職申論考試的文章是以“不僅僅是生計問題”為副標題,將原因對策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2006年北京市社會在職申論考試,假設考生是政府某部門的公務員,就材料中出現(xiàn)的在文化遺產保護中出現(xiàn)的幾對矛盾,選出其中的某一對,進行評論;2007年北京市社會在職考試的申論文章是以‘關于北京市城市攤販管理的思考’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鮮明,分析細致,論述翔實,對策合理;2007年京外生源申論考試,以“由黑車整治所想到的”為副標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鮮明、分析合理、對策可行。 評論性的文章,它不但考查考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寫作的難度很大。2008年北京市公務員申論考試,是否繼續(xù)以這種命題方式進行考查,根據(jù)2007年的北京市公務員考試大綱和近幾年考試的命題方式的分析,這種可能性不可避免,廣大考生在平時的備考復習過程中,不能忽視對這種文章的學習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