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閱讀材料的目的與技巧
申論試題中所給的幾組材料字數(shù)多,內容復雜,結構混亂,但它絕不是幾組材料的簡單堆砌,不同的材料之間往往具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所有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常是為了說明一個共同的問題。材料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常表現(xiàn)為三種情況,即并列式、遞進式和混合式。并列式是指各組材料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地說明某一問題,然后將起并列說明作用的各組材料劃分為一類,再分析各類材料間的邏輯關系,最后找出各組材料所共同說明的中心問題,從而完成劃分材料類型、理順材料關系、透過具體現(xiàn)象探索本質問題的思考步驟,這就是閱讀材料的目的。
考生要想完全駕馭材料,實現(xiàn)上述閱讀目的,至少需要將材料閱讀兩遍,而且每一遍閱讀都有特定的目的,具體如下:
。ㄒ唬┑谝槐椋郝宰x
1.略讀的目的:了解材料內容如果要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則首先應了解文章的內容,做申論材料題也是如此。只有熟悉各組材料的內容,才能找出各材料間的邏輯關系,進而發(fā)掘出材料所要說明的中心問題。所以,考生第一遍閱讀材料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材料的內容,為下一步分析材料間的關系,提煉中心思想打好基礎。一般來說,申論考試所提供的各組材料間往往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有些材料可能是并列式的,有些可能是遞進式的,有的是一組材料表述一個信息,有的是一組材料可能要表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信息,而有的卻是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材料才表述一個信息。因此,考生在第一遍閱讀時務必要弄清各組材料的具體內容,大體了解一下各組材料間的內在的邏輯關系。
2.略讀的常用技巧 為了快速而準確地理解材料內容,了解材料間的關系,考生在閱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技巧:(1)快速通讀全文。因為第一遍閱讀僅是為了初步了解材料內容,不要求對材料進行全面的分析,所以,為了節(jié)省時間,考生應適當放快閱讀速度,以便能從整體上把握材料。(2)注意關鍵詞。在閱讀材料時一定要注意一些表示邏輯關系的詞語,如: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第一,第二,總而言之,等等。這些詞語往往暗示了材料間的邏輯關系,對考生分析段落、理解全文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遇到這樣的詞語時,考生一定要在詞語下面做一記號,以便第二遍閱讀時能夠通過這些詞語來尋找段落間的邏輯關系,從而節(jié)省時間。(3)把握關鍵句。關鍵句是指提示文章段落大意的句子或是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的句子。它們一般是文章或段落的起始句、結語句、概括句或中心句等,常分布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結尾。如下面這段材料: 能源問題節(jié)能是關鍵,要搞好節(jié)能工作,首先要有節(jié)能規(guī)劃和總體目標,其次要有具體的技術指標、節(jié)約指標;再次是制定一些法規(guī),《節(jié)能法》、《電力法》、《石油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等這些相關的法律要加快制定或進一步修改完善;第四要制定標準、標識,建立新的體系,要使標準先進、科學,不能在運行當中來節(jié)能;第五要依靠技術進步,通過產業(yè)升級換代來節(jié)能;第六要制定一些積極的政策進行引導;第七要加強管理與監(jiān)督檢查;第八要推定循環(huán)方式;第九要大力宣傳,倡導節(jié)能型社會。 這段材料一開始就點明了主題,能源問題節(jié)能是關鍵,要搞好節(jié)能工作。這就是文章的關鍵句,下面的內容全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因此,抓住了這句話,就理解了這段文章的中心思想。
。ǘ┑诙椋壕x
1.精讀的目的考生在第二遍閱讀時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深入理解材料內容,進而提煉材料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因此,在第二遍閱讀時考生應在以下四個方面多加注意:(1)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理解多義詞在文中的特定意義。這里的多義詞指在特定的語境中的特定意義,與一詞多義不同,它的含義是不固定的,是在語境中臨時具有的,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其意義就不存在了。語境在閱讀中指的是語言環(huán)境,包括詞語運用的時間、地點、人物、對象、題旨、上下文等。理解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具體內容。代詞在材料中的運用非常靈活,指代的范圍很廣,既可以代替實詞、短語、句子,甚至語段,又能替代動物、人等許多事物,還能替代復雜的概念。理解詞在語境中的含義。首先要理解詞語所在句段的內容,從該詞的基本意義出發(fā),結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斷,并將結論代入原文進行驗證。理解詞語在材料中的表達作用。即在理解詞語的含義之后,還要進一步體會為什么要用這個詞,要注意從語段乃至文章內容、思路等方面進行分析。(2)理解材料中的重要句子 重要句子在材料中通常有如下幾種:一是提示段意的重點語句,主要指段落的起始句、結論性的句子;二是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情感的句子,此類句子主要是指文章開頭或結尾的結論性、概括性語句和段落的中心句;三是提示文章脈絡層次的語句。要抓住文章的挈領性、過渡性、總括性的語句以及區(qū)分段落層次的語句。(3)把握材料大意首先,要辨別并篩選材料中重要的內容。閱讀材料并從材料中篩選出重要信息,這對以后寫作環(huán)節(jié)有很重要的作用。閱讀材料,找出相關信息,加以辨別選擇,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加工,然后準確表達。 其次,要把握材料所表達的觀點和態(tài)度。對材料觀點和態(tài)度的把握,直接影響到以后的方案的提出和問題的論證材料的觀點是肯定還是否定,態(tài)度是贊成還是反對,都要通過材料的語言信息表達出來,在閱讀的時候就要對材料中信息進行辨別、比較、篩選,抓住重要信息,聯(lián)系整個文章,仔細推敲和揣摩,就會對其觀點和態(tài)度有所把握。(4)具體分析材料思想 通過閱讀,對材料的內容有了整體把握,對材料的結構也有所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分析材料所反映的中心思想。每篇文章總有個目的,或贊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傳某種思想觀點,或駁斥某些觀點,或介紹什么事件,或傳播什么知識,或抒發(fā)某種感情……總之,不管哪種文體的文章都有一個中心思想,選材、構思、行文都是圍繞中心思想展開的。要歸納概括中心思想,必須對整個材料有個整體把握,掌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抓住本質,進行概括。 以上簡單介紹了閱讀材料的方法和技巧,讀者在平時閱讀雜志、報紙時應多加注意,在閱讀的同時,自己可以總結出更好的方法或技巧。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