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申論考試綜述
第一節(jié) 申論概述
一、申論考試性質
二、申論命題原理
可以說,從古至今錄用人才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按什么標準進行考核錄用,這是至今為止人們尚未解決卻又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為此,力求公開、公正、客觀的人才錄用方法之一——申論考試就產(chǎn)生了,申論考試的內容、考試方法和測評功能都體現(xiàn)了人才考核的基本設計基礎和設計思路。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測試考生的基本知識、專業(yè)知識、管理知識、相關知識以及綜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素質及能力要素。
申論考試,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性質的能力測試。但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考試,無論如何不可能與日常工作等同。在考場上,不可能召開調查會開始著手調查研究,也不可能把大量原始信息一股腦兒擺在考生面前令其篩選。所以申論考試所面對的背景資料,是經(jīng)過初步加工的“半成品”,但也僅僅是“半成品”——頭緒往往并不很清楚,前后的順序也未必很有條理,究竟反映了哪些問題也并不分明——還有待考生閱讀資料時完成進一步的“梳理”。雖然這種資料已不是純的“毛坯”,但進一步梳理、進一步加工的工作,與公務員日常工作仍然是類似的。
申論考試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會性較強的背景資料,對政治、經(jīng)濟、法律、文化問題均有所涉及;申論考試的試題,一般也都是現(xiàn)實性問題。因為公務員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應當關心,應當有所認識、有所思考,對社會熱點或大眾傳媒關注的焦點也應有所了解,否則很難有較高的思想水平和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申論考試,要求考生具有比較豐富的常識,但不會對某種專業(yè)知識特別傾斜。由于考生來自各個方面,所學專業(yè)很不相同,所以申論考試中讓考生處理加工的資料必須具有普遍性、非專業(yè)性。
申論考試給定資料,可能涉及面很廣,但試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合理性,也就是說,問題的解決一定是具有可行性的。申論考試不會引導考生漫無邊際地遐想,不管問題多么復雜,涉及面多廣,人們的見解多么莫衷一是,都是可以解決也能夠解決的。這樣的命題思路,是由公務員考試性質決定的。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希望與其他公務員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公務員論壇>>>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