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題的核心要求是用1000字(或800、1200字等)對材料給定的主要問題進行論證。有時是命題作文,有時是自擬標題作文。這個工作是對機關公務員代領導立言,代機關立言的寫作活動的模擬。就可見復習資料看來,此類寫作的主要缺點在于缺乏對象意識、缺乏現(xiàn)場意識,為文而文,與行政機關招考公務員的未來實際不符。由于公務員考試招收的基本上是事務型公務員而不是領導型公務員,所以《申論》實質上要求考生既要有主體意識,又要有錯位意識,既要從事務型公務員所站的具體角度考慮,又要從領導所站的全局高度進行把握。特別是對領導現(xiàn)場講話的模擬和對報告、意見等行政公文文種模擬的色彩更濃。
我們以對領導講話的模擬為例來探討其寫作。因為,轄區(qū)內(nèi)的重大事件,領導往往要去現(xiàn)場辦公,少不了講一番話,這就必須要有個書面底稿,這個工作有待下級去完成。如此,因此,《申論》的寫作必須具有現(xiàn)場感,必須就此情此景發(fā)表看法,提出意見。所以行文要分清對象,語言要有口語色彩,講話條理要清晰,層次要分明,重要的觀點、措施在語言上要適度重復,以使現(xiàn)場群眾能夠一聽就懂,一聽即明。下面我們就來談具體寫作的問題。
1、標題。要表明所持的觀點?紤]到行政機關的理性化傾向,通常使用標題顯旨的方式。僅從寫作上來講,似乎設問式標題、反問式標題、范圍式標題都可行,但這些不痛不癢的標題,是不符合機關追求效率的實際的,所以能夠少用盡可能少用。而且,行政機關從事的具體工作,不是黨委的發(fā)指示、不是人大的立法規(guī)、不是政協(xié)的提建議,因此特別講求務實性。但行政工作受黨委意志的指導,行政機關又是人大的執(zhí)行機關,因而這些標題當中往往有依據(jù)和目的兩部分。
體現(xiàn)行政機關的論述性文章常見標題格式多含有“大力推進……建設,促進……快速發(fā)展”,“堅定不移地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精神,積極推進……工作的順利開展”、“堅決打擊……”、“絕不允許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加強……建設迫在眉睫”、“各級政府要防……于未然”、“要時刻把人民的冷暖記在心上”等字樣。標題盡可能要有動感,有力度,才能體現(xiàn)行政風格。因為行政行為在轄區(qū)內(nèi)具有普遍性、無差別性、強制性等特點。要上承黨中央,下接老百姓,把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這是一些行政領導講話的標題,主要是部長、市長、局長講話的標題。
努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加強領導,求真務實,扎扎實實做好安全生產(chǎn)工作
大力實施科技興墾戰(zhàn)略,推動農(nóng)墾經(jīng)濟全面發(fā)展
全面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大力推進統(tǒng)計改革與建設
銳意進取、積極開拓,努力提高經(jīng)濟信息服務質量
采取積極行動,共創(chuàng)美好家園
加強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構筑育人精神家園
搶抓機遇,扎實工作,推進我市氣象工作再上新臺階
加強政府網(wǎng)站建設,提升全國知識產(chǎn)權系統(tǒng)政務信息化水平
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確保一方平安
通過這些標題的研讀,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好的標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評價:一是承上啟下。學習、領會、貫徹、落實,上承中央精神,下接地方實際。二是繼往開來。前進不忘歷史,回顧常思將來,關鍵是把握好現(xiàn)在。在實踐中,當然可以有所變化,未必一定按照“上級、本級、下級”、“過去、現(xiàn)在、將來”的完整三結合形式來擬制標題,可以省略其中一兩項,但我們應當熟悉這樣一種擬題思路。通過查閱網(wǎng)上大量領導講話文稿,其標題風格大致如是。這是一種通過對多個個案進行分析,得出一般性結論,放到實踐中加以確證的實例。這是歸納法和演繹法在申論中的具體運用。
2、正文。分三個部分:開頭、主體、結尾。這是對領導現(xiàn)場辦公的一種模擬。在群情激動的時候,政府官員到場,必須迅速地穩(wěn)定群眾的情緒,使現(xiàn)場安靜下來。所以開頭要緊密結合事實,簡要回顧發(fā)生過的事情,在寫作中,就是要高度凝煉地概括主要事實。這時通常采用記敘手法,準確地說,是概敘手法。如果在寫作時加上適當?shù)姆Q呼語,則感染力會更強。領導立場要客觀公正,內(nèi)心要穩(wěn)定沉著,但絕不是臉上冷若冰霜,而是喜怒隨民之所想,應民之所愿。或慷慨激昂,或義憤填膺,或洗耳恭聽,或平易近人,要視事件的性質和程度而定。到哪個山唱哪個歌,切不可面對不同事件都只是一個不冷不熱的所謂“正聲”。
主體部分。領導待現(xiàn)場平靜下來之后,然后推心置腹地群眾交流,從微觀到宏觀,從近處到遠處,分析事件(不一定是問題,有時也是成績,或新生事件)產(chǎn)生的根源、表現(xiàn)、影響等。寫作時,最需要的是把它表述清楚。這部分內(nèi)容的表達方式通常是說明。為便于理解和記憶,在文章中常使用類似“第一、……第二、……第三……”的結構形式,或者復制主旨句的形式,將同一主旨句在幾個段落里反復使用,而緊承其后的是前后相承,結構基本一致且統(tǒng)一為一體的,共同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幾個二級下位觀點。
結尾部分。在現(xiàn)場群眾心平氣和之后,最迫切的就是得到最后的答案,也即政府官員給出的解決方案。這部分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議論。
特別注意,在考試時,考生很容易犯的錯誤是將第二題的方案僅作行文上的改變就將其搬到文中,這是不符合行政行為實際的。因為第二題給出的方案是預選方案,有多套方案,而領導在現(xiàn)場事實上只能講一套,講最優(yōu)解決方案。這就測試考生的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了,選擇什么方案,必須切實考慮其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理論上講,第二題給出的方案都有可行性,但政府官員在現(xiàn)場處理問題,代表的政府,不能將幾種解決方案交給群眾去選擇,而是確定一種方案對其進行說明,以保證政令的唯一性,從而確保其權威性和暢通性。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關鍵就是看干部在解決群眾面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時的態(tài)度和水平。這時提出的解決方案的務實性、公正性、高效性是特別重要的,也是衡量一個考生的行政能力的最關鍵一環(huán)。
解決方案講完后,一般都有希望、號召、強調(diào)、勉勵、重申等方式的話來做結束語。這是統(tǒng)一思想、堅定信心、落實措施、協(xié)力向前的重要輿論力量,應當而且必須加以重視。
申論的難點在于很多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問題無處下手,“亂花漸欲迷人眼”,在東拼西接的文字迷宮里不知所措;易的地方在于《申論》所對應的行政行為,沒有做過都見過;現(xiàn)實生活中沒見過電視上總見過,實在沒見過報紙上也該讀過,如報紙頭版的市長講話,或者一些詳細的工作報道,褪除新聞穿靴戴帽的部分,其實就是一篇很好的申論文章主體或部分。所以只要是生活的有心人,《申論》是容易得到引申、論述的!肮コ遣慌缕D,攻書莫畏難?茖W有險阻,苦戰(zhàn)能過關!弊屛覀円匀~帥的這首詩共勉吧。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希望與其他公務員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公務員論壇>>>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