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論的作答要求中,并無具體與閱讀理解相關的試題,但是申論給定材料的特殊性,要求應試者必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作答成績的優(yōu)劣,所以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是做好其他的基礎。
根據(jù)材料內容的多少和應試者專業(yè)知識水平的高低,完全規(guī)定閱讀多少遍是很難的,但是,為了材料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至少應在兩遍以上。
一、通讀,“點”“點”相聯(lián)
通讀就是第一次接觸材料,要求應試者逐字閱讀整個材料,每閱讀一個自然段,都會在應試者頭腦中形成一個小“點”,這個“點”就是文字的表面涵義,隨著閱讀的段落越來越多,印在頭腦當中的“點”也會越來越多,當閱讀完整個材料時,頭腦中的“點”就會自動的串連,形成一個大致的輪廓:這些材料中包含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這些材料之間大概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在整體上得出一個是有關哪方面問題的材料。這是第一次通讀的方法。
通讀的技巧:第一,閱讀速度要適當快。申論閱讀材料的速度一般應高于正常的說話速度,否則,連接性不強,影響后面的程序;第二,要邊閱讀邊尋找“閃光點”,就是每一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應該是材料中關鍵的詞或句子。第三,眼、腦、手并用。在閱讀過程中,首先是眼的視覺反映,然后投射到大腦中,形成一個印記,在完成這個過程中,還應該學會利用手中的筆,不停的進行圈點,就是把留在大腦中印象較深的詞語或句子用筆勾畫出來,這個過程是一個相當短暫的過程。
通讀的過程是一個感性和理性交替的過程。首先是感性過程,這是由于申論給出的文字材料一般采用了描述式的語言,或者是敘述性的表達,這種語言形式會給應試者留下直接感性的印象。但同時又是一個理性的過程,就是在閱讀完感性材料的之后,留在頭腦中,往往只是一個概念,一個事件的名稱,一個關鍵的詞語或句子,這是因為大腦具有極大的過濾作用,它往往能把那些生動的故事或事件凝聚成一個高度集中的詞語形式,這與人們認識實踐的過程是一致的。
2003年審計署大規(guī)模扶貧資金審計,緣于新疆的一次扶貧資金調查。2002年10月,新疆自治區(qū)監(jiān)察廳、扶貧辦、計委、財政廳、審計廳、農(nóng)行自治區(qū)分行聯(lián)合組成扶貧資金檢查組,對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蘇等地區(qū)的8縣1市1998年至2001年的以工代賑資金和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扶貧貼息貸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年至2000年三項扶貧資金審計中發(fā)現(xiàn)的違規(guī)違紀問題的整改情況以及山東省援助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了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違反規(guī)定、挪用扶貧資金的問題突出:不執(zhí)行項目審批計劃,隨意變更扶貧項目和資金用途,另外,還存在擠占扶貧資金、賬目不清等問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8縣1市2001年前被擠占挪用扶貧貼息貸款3000多萬元,目前能收回的僅有30%。(2005年申論材料節(jié)選)
該段傳達的信息很多,包括審計署、新疆扶貧資金調查、以工代賑資金和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扶貧貼息貸款的投放和回收、山東省援助資金使用調查等。但是,經(jīng)過過濾,在頭腦中印象最理性的是:審計署發(fā)現(xiàn)違反規(guī)定、挪用扶貧資金的問題突出。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