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潔
簡潔就是在概括材料內容時,不是對照原有的材料抄一邊,不是把涉及到的內容簡單的羅列,那是重復和摘抄不是概括。概括必須體現綜合和歸納,按著給出的字數進行作答,這就必須要簡潔。簡潔相對于內容而言,就是反映內容的材料要全面而且高度濃縮,反映本質;簡潔相對于語言而言,就是在表述上,盡量使用一些短的陳述句,少于一些內容復雜的復句,視覺上讓閱卷人員一目了然,不能出現表述不清或者羅嗦重復毛病。
該資料反映了網絡建設的問題。互聯網是二十世紀后半期新科技革命的產物。它的出現和迅速擴展帶來了人類信息傳播領域的一次革命性飛躍,深深影響著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精神層面。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具有兩重性。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來說,它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互聯網的發(fā)展和普及有助于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全球性、交往行為的虛擬性等特征,它也會給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2002年申論試卷)
該答卷的概括在內容的表達上,過多介紹了網絡的出現和網絡重要性,致使頭重腳輕。應該說明的負面影響沒有提及,概括不簡潔。
三、準確
就是對于概括的內容應符合材料的實際,不能脫離材料,不能脫離材料信馬由韁的去發(fā)揮。在試卷評判中,不僅有“要點”,更要“找準點”,就是對比考生的“要點”與參考答案的“要點”是否一致,這對于應試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但“答對”,還要“答準”,這樣才能得高分,考生如果概括出了材料的主要內容,但是概括不準確,同樣要扣分。準確既是針對內容的,也是針對語言的,針對內容就是在概括中定位要到位,針對語言就是表述要得體。
2006年的申論作答要求:假如你是一位新錄用的公務員,請用不超過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長談話的主要內容,以供領導審閱。要求:概述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2005年9月20日,D部長做客新華訪談,其談話內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隨著社會的推進和人數的增加,其概念也在發(fā)生變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會矛盾引發(fā)的公共突發(fā)事件增加,當前我國處于突發(fā)公共事件高發(fā)期。
二、建立國家總體應急預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國應急案的框架體系已初步形成。
三、應急預案本身就是一個工作原則、組織分工、任務分工以及協調機制,需要國家投入和社會機制結合。
四、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責任,突發(fā)事件后可以鼓勵自愿團體或非政府組織機構參與。
五、應對突發(fā)事件,應以大局為重,注重協調各方利益。
六、要引導公眾關心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建設,提高社會各界危機意識。
七、國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財力,包括物質準備。
八、國家應通過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樣應對這些事件。
以上是我總結的主要談話內容,請審閱。(2006年申論試卷)
對于材料中D部長的講話內容,采用簡單條列的形式是主次不清的表現,而且容易導致概括不準確,該材料的第一條內容表述不準確。如“人數的增加”是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嗎?第六條 “引導公眾關心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與提高社會各界危機意識不是一個層次;第八條內容只是對這個概念和觀點的解釋。
四、規(guī)范
規(guī)范就是作答要按著給出的要求來寫,有些應試者,只是看標題,沒有認真看要求,結果就導致只說明了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個方面。規(guī)范還要符合概述或概括的形式要求。如開頭有引語,然后過渡到主體,主體的形式應該分為幾條或幾個方面,結尾應單獨成段,以照應開頭和主體,這些都是規(guī)范的要求,有些應試者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少,不了解該寫作的格式要求,導致寫作上的不規(guī)范。概述的作答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有一套規(guī)范的要求,必須按照這種要求來寫,才能準確掌握概括的答題要求。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