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4日山東省公務(wù)員考試(申論)部分,無論從材料還是問題都清晰的反映了近年來公務(wù)員考試的命題趨勢:一是申論材料緊跟社會熱點問題,二是問題要求形式多變,但考查實質(zhì)不變,即考查準(zhǔn)公務(wù)員們概括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論證表述的能力。三是注重對概括問題能力以及論證表述能力的考核。
山東省申論考試材料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大背景,選取其中的“利”“義”這一對矛盾作題對考生進行考核。材料主要通過證人作證制度、見義勇為保護制度這兩個問題對“利”與“義”進行闡述。并且在材料中對解決這一對矛盾出提出了一些見解,認為既要堅持強大的正確輿論導(dǎo)向,又要有機制和體制層面的得力措施,才可能有效地整治不良社會風(fēng)氣。
申論要求部分考查概括問題能力的問題突破中央及地方歷年來對概括部分考查的重視層度,題目達到三個,考查的能力包括概述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荚囶}目的形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直接要求概括主要問題或概述材料內(nèi)容,而是以摘要寫作、提煉關(guān)鍵詞并進一步表述和概括材料中維護社會正義的兩種不同觀點為題目來考核。通過分析這三個問題,準(zhǔn)公務(wù)員考試申論部分對概括能力的重視,并且概括部分的難度也是越來越大。
論證表述部分的問題變動不大,含蓋了評論和論說文這兩大題目。第一,評論要求對“證人不愿作證”這一問題反映出的精神缺失及其原因進行評述,字數(shù)不超過400字。第二,論說文也是切入證人不作證問題,要求就“完善證人保護制度”這一問題進行論證。以小評論和論說文兩道題考查考生論證表述的能力在山東省申論考試中不是首次出現(xiàn),但其他地方考生,以及準(zhǔn)備報考中央、國家機關(guān)公務(wù)員考試的考生應(yīng)引起重視,提高評論文及論說文的寫作水平,加快寫作速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