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二維碼 |
掃描/長按二維碼 |
背景鏈接新學期開學在即,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規(guī)范招生入學秩序、保障入學機會均等。其中最受各方關注的是,“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guī)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和“繼續(xù)清理和規(guī)范中考加分項目,尚未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加分項目的地方,要從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執(zhí)行”的要求。
這些規(guī)定是對此前相關要求的有序銜接和再次強化。近年來,關于減少和規(guī)范特長招生的信號持續(xù)釋放。2014年教育部就曾明確,到2016年特長生招收比例壓縮在5%以內。國務院發(fā)布意見要求,大幅減少、嚴格控制考試加分項目,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從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普通高中招生,到高校人才選拔錄取,均取消或大幅減少特長招生。
[綜合分析]
作為招生考試制度的有益補充,特長生招生一直以來是學生多元化生長、學校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國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在多年實施過程中,該模式也確實對學生的學科特長與創(chuàng)新潛質的培養(yǎng),對學校的特色和多元化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遺憾的是,在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下,特長生招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一些人動用財富與人脈資源違規(guī)享受政策紅利,一些人以招生權進行利益交換,一些地方特長生招生異化為灰色利益鏈條,擾亂了招生入學秩序,破壞了教育公平。
而當特長生招生被異化為“入校捷徑”后,又加劇了社會的普遍焦慮。不少家庭不甘心望“!迸d嘆,被裹挾到特長與才藝培養(yǎng)的洪流中來,最終導致培訓機構賺得盆滿缽滿,家長和孩子苦不堪言。更為嚴重的是,那些出身寒門的孩子會因為沒有財力接受特長教育,在接受教育的最初便已然落了下風。長期以來,盡管國家下大力氣為寒門學子創(chuàng)造機會,幫助他們有機會走入知名高校,但 “出身越貧寒,所受教育越薄弱,成功的機會越小”的“下沉螺旋”依然存在,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當起點公平被破壞,機會公平也就會受到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說,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也是從起點上守衛(wèi)教育公平,旨在讓教育的環(huán)境更清朗,讓教育的心態(tài)更平和。當然,取消特長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長教育。相反,在取消特長生招生之后,如何科學引導有學科特長與創(chuàng)新潛質的孩子自由發(fā)展,尤其是在“新高考”綜合素質評價的背景下,如何對孩子的個性化特質給出科學評價,是基礎教育必須攻克的難題。
[參考對策]
取消特長生招生之后,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發(fā)展,應當主要通過兩方面實現(xiàn)。
一是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由民辦學校給學生提供差異化選擇,包括個性與特長發(fā)展的選擇。在發(fā)達國家的義務教育階段,都是由公立學校保障基礎公共教育,由私立學校提供差異化選擇。我國現(xiàn)階段的問題是,有的大城市優(yōu)質教育集中在民辦小學、初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民辦學校擇校熱,在較為單一的教育評價體系之下,各校的辦學特色并不鮮明,受教育者選擇學校,關注的還是學生的學業(yè)質量。鑒于此,需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縮小校際差異,包括一些城市公民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的差異。
二是落實和擴大中小學的辦學自主權,讓每所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都有更大的自主辦學空間,在辦學質量均衡的基礎上辦出學校的特色,在辦學中,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評價。目前,我國初高中已經(jīng)實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其中包括對學生的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長評價。這要求學校開設相關課程,組織學生社團活動,關注學生的個性、興趣培養(yǎng)。
原標題:讓特長教育回歸純粹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作者:趙婀娜
原標題:特長培養(yǎng)應融入學校整體教育 來源:中國網(wǎng)
相關推薦:
公務員行測綜合指導 | 行測言語理解 | 行測數(shù)量關系
2018公務員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指導 | 經(jīng)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