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在面對作文的時候常常感覺無從下手,總是苦于湊字數(shù),總感覺申論作文晦澀難寫,不知從何落筆。申論的實質是公務員的思維方式,那么申論文章寫作就應該確立公務員的角色定位。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述狀況,就是考生對于機關常用語、機關常用敘述規(guī)則,以及常用寫作模式并不了解。下面考試吧就為各位考生介紹一些機關文件的常用寫作模式,以便考生在以后的作文寫作中能夠運筆如飛。
在機關的文件中,“剛性需求”和“柔性需求”是分析社會問題十分常見的分析維度,所謂的“剛性需求”就是指實際生活中的執(zhí)政效果以及政策的可行性;而“柔性需求”是指站在政府角度上,以群眾切身利益為出發(fā)點的執(zhí)政初衷。考生如果能夠準確把握這“一剛一柔”的敘述方法,完全可以攻克大多數(shù)申論作文題目,且寫出的效果將更加靠近機關生活。下面本來就來展示一下這“一剛一柔”的常用寫作模式。
柔性需求(執(zhí)政初衷):
是從執(zhí)政觀念來講,執(zhí)政過程中執(zhí)政者需時刻提醒自己,自己的行為是否是一種輕視群眾利益的不良行為;在行使執(zhí)政權利的時候,需知權力來自于人民、是人民賦予,因此權力就應該服務于人民、回報于人民;在面對人民大眾的時候,執(zhí)政者應多問問自己的行為,群眾答不答應,百姓滿不滿意,人民支不支持。只有讓人民滿意,符合人民權利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利民之舉。
剛性需求(執(zhí)政效果):
論述實效性——集中論述能否達到預期目標、收獲實效,在落實中是否容易會產生問題,有無保障性的強效機制;論證常態(tài)化——充分考慮問題夠不夠全面,行為是否倉促,目的是為了保障其長期有效;論述投入成本——主要考慮運行和投入(可能會動用很多人力或財力資源)與預期的結果比例;論述適用范圍——論述試點與大范圍推廣,在其他地區(qū)是否可以普及實施。
若是考生能夠真正地在作文中將這“一剛一柔”運用到自己的考卷上,最終得到的效果一定會讓考官覺得你的作文更符合機關生活,也更顯得你的作文“高”、“大”、“上”。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