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權屬提高收益,打造職工“政策性住房銀行”
要破解公積金改革的種種難題,首先要明確公積金增值收益的產(chǎn)權歸屬。上海財經(jīng)大學不動產(chǎn)研究所執(zhí)行所長、博士生導師陳杰表示,按住房公積金的私有屬性,公積金凈收益應反饋給繳存職工。應盡快修訂《條例》,明確公積金增值歸繳存職工所有,用于保障繳存人的基本住房需求,不再上繳地方財政,從而打消地方政府提高繳存上限、擴大繳存額度的沖動,提高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吸引力。
“增值收益可以通過貸款或購買債券形式支持保障房,但不能是無償形式,利率不應低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返回增值收益應按繳存份額以分紅形式計入個人賬戶,滾動積累,直到銷戶提取!标惤苷f。
要改善目前公積金“存著不劃算、用來真麻煩”的窘境,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是基本條件。“如果大部分資金閑置,沒有增值收益,提高存款利率是不現(xiàn)實的!标惤苷f。
由于各城市公積金使用率不均衡,又不能跨區(qū)調劑,公積金常常是在城市內“自體循環(huán)”,全國公積金結余資金也面臨貶值壓力。業(yè)內專家指出,如果將各設區(qū)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部分結余資金集中起來,統(tǒng)一運作,收益率有望達到5%至6%,比各地公積金中心分別運作平均提高2個百分點。全國約1萬億元的結余資金,每年可以增加200億元增值收益,增值收益率可以增一倍。
“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考慮,將公積金存款利率提高到6個月定期存款的水平,形成剛性機制,倒逼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提高資金使用率。”陳杰說。
從長遠看,作為解決職工基本住房問題的保障資金,要讓住房公積金在滿足職工住房消費上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還需要更徹底的制度改革。清華大學房地產(chǎn)研究所所長劉洪玉介紹,我國住房消費越來越依賴住房金融體系提供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服務,但商業(yè)性住房金融服務并不能承擔起這一任務,需要發(fā)展政策性住房金融服務,對城鎮(zhèn)居民首次購房等基本住房需求提供金融支持。
“從我們最近10多年的跟蹤研究看,以住房公積金體系為基礎,建立我國面向住房消費端的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是一個最值得期待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方向。”劉洪玉說。
完善制度強化監(jiān)管,提高公積金分配的公平性
如果說,明確增值收益產(chǎn)權歸屬是制度基礎,那么,修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強化和細化監(jiān)管職能,將為公積金分配更公平提供法律保障。
2005年建設部等三部門發(fā)布的《關于住房公積金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單位和職工繳存比例原則上不高于12%。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工資基數(shù),原則上不應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qū)城市統(tǒng)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倍或3倍。不過,由于這一政策只是不具有法律強制力的“原則性意見”,長期以來,其所設的“上限”,并未成為“高壓線”,被壟斷行業(yè)屢屢突破。
陳杰建議,盡快修訂《條例》,從法律上賦予住房公積金監(jiān)管部門更強有力的監(jiān)管職能!皩ν黄粕舷薜某~繳存視同為逃稅漏稅行為,由住房公積金監(jiān)管部門進行警告、禁止,由稅務部門依法進行追繳和處罰。”
強化監(jiān)管、縮小差距,并不意味著公積金的管理就該“一刀切”。劉洪玉建議,修訂后的《條例》應體現(xiàn)分類管理的思路。對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等,要嚴格執(zhí)行“限高”政策;對混合所有制等其他類型的市場化企業(yè)或機構,要嚴格執(zhí)行“保低”政策,彈性執(zhí)行“限高”政策,比如可以不控制繳存額或比例上限,但要控制享受政府政策支持或稅收減免優(yōu)惠的繳存額上限。
“國際上許多住房政策都是政府、社會、個人合作的政策,也稱為‘三明治’式的政策。只要不損害公共利益,公共政策應長期穩(wěn)定在一個范圍或水平內,不排斥居民的選擇超出這個范圍或水平,但居民個人選擇超出這個范圍或水平后,政府從公平和效率等目標出發(fā),對超出范圍的部分不再給予特殊政策支持。住房公積金繳存管理的原則也應如此,即對超過‘上限’的繳存額不再給予稅惠政策,防止引發(fā)新的不公平,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損害!眲⒑橛裾f.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