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1日發(fā)布的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指出,貨幣政策主要還是總量政策,其結構引導作用是輔助性的!岸ㄏ蚪禍省钡冉Y構性措施若長期實施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數據的真實性可能出現(xiàn)問題,市場決定資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準備金工具的統(tǒng)一性也會受到影響。中長期看,保證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根本上還是要依靠體制機制改革。
央行貨幣政策報告為何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呢?這主要是與當前金融市場形勢及市場對央行“定向降準”政策理解的歧義性有關。我們看到,央行“定向降準”政策推出之后,市場上各種解讀涌現(xiàn)。有人認為這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重大調整。它不僅是央行貨幣政策的新常態(tài),也會有更多的“定向版”工具推出。甚至有人認為,有“定向降準”,也會有“定向降息”等。對于“定向降準”,見仁見智可以,但不可過度解讀。
從上半年中國金融市場的形勢來看,根本就不是市場流動性緊缺或不足,而是市場流動性十分充足。從今年1月至6月數據來說,社會融資規(guī)模為10.57萬億元,創(chuàng)歷史同期最高水平。而1月至6月本外幣貸款比年初增加6.2萬億元,同比多增6702億元,僅小于2009年同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央行向市場發(fā)出的信號是“定向寬松”,那么金融市場的杠桿性及風險都會上升。而當前國內金融市場問題是這些流動性流向了哪里?所以,央行“定向降準”貨幣政策的目標并非是來改善現(xiàn)有的融資結構,也不是“定向寬松”向市場注入更多的流動性,而是要引導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
央行為何要采取“定向降準”這項工具而不是其他?這與國內金融市場的背景條件有關。我們看到,美國的“扭轉操作”這種定向工具,還是通過市場的價格機制起作用,降低長期融資成本,激勵企業(yè)增加投資。而中國“定向降準”的核心在于特定條件下(即多年來由于外匯占款流入過多而導致存款準備金加得太高)引導金融機構定向為企業(yè)注入流動性。它是一種數量工具而不是價格工具,是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而不是解決融資貴的問題。
所以,不可太高估“定向降準”的政策意義及效果,更不應該把該政策看作是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常規(guī)工具。因為,就目前中國經濟結構及金融信貸結構的劣化情況來看,特別是銀行信貸結構劣化來看,這種現(xiàn)象并非是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流入某個行業(yè)或某些企業(yè)量上的多少問題,而是金融市場價格機制嚴重扭曲的問題。如果“定向降準”政策不是強調貨幣政策的預期管理,不是強調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對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那么這種“定向降準”政策有可能又轉化為國內銀行信貸過度擴張的新方式。
可見,當前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然會放在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創(chuàng)造條件的這個基點上。這樣才能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及維持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當前央行貨幣政策的核心仍然會放在如何從以往數量型政策工具為主導的貨幣政策調整框架,向數量型工具、價格型工具,以及宏觀審慎工具共同發(fā)揮作用的政策調控框架轉型,會放在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改革,這是當前央行貨幣政策的核心所在,而不是對“定向寬松”過度解讀。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