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豐富,光吃飯就有很多種說法。如果歸類,大體不外乎兩種:出去應酬和回家吃飯。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時,提醒領導干部“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常在哪兒吃飯,與誰在一起吃飯,既反映其追求、境界和作風,也影響著黨風政風,還真不是小事。
“在哪兒吃飯”,對普通群眾來說自然不是什么問題,因為他們本也沒什么飯局在“恭候蒞臨”。領導干部就不一樣了,以種種理由想請他們吃飯的人常多到排隊,如果不堅決拒絕,幾乎天天會有飯局。一餐飯陪吃八頓、一年喝掉半噸酒、因陪酒身亡等這些涉及官員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
官員經常在外邊應酬,有的是出于工作需要,有的是可去可不去的飯局,有的則就是因為自己嘴饞。有的官員甚至形成習慣,每天都要應酬,否則就會感到失落,有人請吃最好,沒人請自己找個名目也要吃!霸缟陷喿愚D,中午盤子轉,晚上裙子轉”成了某些官員每天活動的固定安排表。在觥籌交錯間“酒杯一端,政策放寬”,進而以權謀私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危害甚大。
中央出臺“八項規(guī)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后,各種迎來送往的“必要應酬”以及用于拉關系、搞交易的飯局大大減少,“回家吃飯”成為許多官員的常態(tài)。他們少端酒杯多贏口碑,不說酒話多干實事,值得為此點贊。
官員“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有利于端正風氣。每年公款吃喝不是小數(shù),廣受群眾詬病,嚴重影響領導干部的形象。厲行中央“八項規(guī)定”后,公款吃喝受到有效遏制,高檔酒店生意冷清,名酒名煙銷量下降。與此相對應,“回家吃飯”的官員越來越多,奢靡之風成了過街老鼠,高效、務實、節(jié)儉、廉潔的清風勁吹。
“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有益于干部的身心健康。其實,許多干部及家屬早就對“吃壞黨風吃壞胃”的吃喝風深惡痛絕,但又很無奈。筆者鄰居曾抱怨在機關當處長的老公,一年到頭,午飯、晚飯在家吃的不超過十頓,還不到50歲,大腹便便且不說,血壓、血脂、血糖都嚴重超標,每年總得住一兩次醫(yī)院。如今,官員紛紛“回家吃飯”,回歸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余,又可維護家庭安定團結,善莫大焉!
官員“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也為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吃飯應酬,一費時間,二費精力!岸嗷丶页燥垺保湍芏喑槌鰰r間多讀點書,多思考些問題,也能精神飽滿地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況,進而進行科學決策,帶領群眾為實現(xiàn)中國夢苦干實干。
愿官員“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能持之以恒、蔚然成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