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1.生產加工企業(yè)少、規(guī)模小、產值和營業(yè)額較低。
2.流通銷售企業(yè)比例過大、檔次低、競爭力弱。
3.蔬菜中農藥殘留超標較為嚴重。
4.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加工食品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
5.一些生產經營者為了獲得非法利益,不顧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不擇手段地制假售假,危害人民群眾。
6.農村牧區(qū)成了假冒偽劣食品的“重災區(qū)”。
7.食品衛(wèi)生狀況不容樂觀,無衛(wèi)生許可證、無健康證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也較常見
8.食品安全問題較多,監(jiān)管形勢嚴峻。
原因:
1.經營者素質不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部分食品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唯利是圖思想嚴重,不注重食品質量;有的食品經營者在進貨時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標、廠名、廠址,甚至生產日期及合格證等內容,因為他們只在乎價格,很少考慮其它因素;而有些消費者在消費時,受個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約,首先考慮的也是價格因素,忽視產品的內在品質,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大多是吃出問題不維權。
2.食品安全知識及安全意識不高,食品安全宣傳的聲勢不大、氛圍不濃。
城鎮(zhèn)居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相對較高,農村牧區(qū)群眾食品安全意識較低,自我保護能力低下,間接造成了違法食品有市場需求、違法者有生存空間。作為食品生產者,尤其是生產蔬菜、瓜果的農民,他們對食品安全認識的程度普遍較低,他們大多不知道什么是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所以,就更談不上如何去生產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了。
3.無公害食品生產與銷售脫節(jié)。
由于無公害食品科技含量高、生產成本大,加之人民群眾對其認同度的不高,致使無公害食品銷售渠道不暢,價格也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優(yōu)質得不到優(yōu)價,多數(shù)生產者及經營者沒有見到明顯的實惠。
4.假劣食品流向城鄉(xiāng)結合部及農村牧區(qū)。
隨著城市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jiān)管力度的不斷加大,假冒偽劣食品難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販便利用農村牧區(qū)市場信息閉塞、農牧民消費水平低、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等問題,將城區(qū)市場已經過期或者將要過期的食品通過“商品展銷會”、“送貨下鄉(xiāng)”等形式,低價傾銷到農村牧區(qū)市場,致使農村牧區(qū)市場成為假冒偽劣食品的集散地;非法食品加工廠家也由城市轉向農村,利用當?shù)氐牧畠r勞動力,繼續(xù)違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坑害農村牧區(qū)消費者。這些生產加工點普遍存在著“小、亂、散”的現(xiàn)象,大多以租賃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個體加工業(yè)為主,經營者食品質量意識不強,基本沒有檢測設備及手段,房屋設施簡陋,從業(yè)人員素質低,生產條件差,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