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yōu)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zhí)行順暢、監(jiān)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6、完善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guī)則,保證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jiān)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落實黨內監(jiān)督條例,加強民主監(jiān)督,發(fā)揮好輿論監(jiān)督作用,增強監(jiān)督合力和實效。
論說文
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穩(wěn)步推進。堅持司法為民,著力解決制約司法公正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司法機關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作用,司法行為得到規(guī)范,司法監(jiān)督得到加強。死刑復核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讓司法更加重視人權保障;3171個法律援助機構和1.2155萬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員,讓法律更加注重弱勢群體的保護;矛盾糾紛多元調處機制,讓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得以落實。
全社會法律意識普遍增強。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全民普法規(guī)劃讓人們對法律的需求由單純接受,轉變?yōu)檫\用法律,參與社會法治實踐。在全社會范圍內,逐步樹立起法律權威,生活靠法律規(guī)范,糾紛靠法律解決,權益受侵害時依法維權,逐漸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fā)展階段,經濟社會發(fā)展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征。這個特征在政治建設領域表現為,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對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不斷推進,努力與我國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
實踐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盡管我們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任務還很繁重,需要解決的問題還不少。但我們堅信,只要遵循這一基本方針,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法制化、規(guī)范化,我國就一定能夠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
特別推薦:[中公網]2008年北京公務員考試輔導班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