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作為一種傳播經濟信息的手段,對于促進生產、擴大流通、指導消費、活躍經濟、方便生活、發(fā)展國際貿易都發(fā)揮著積極作用。但廣告的繁榮也使虛假廣告有了可乘之機。據統(tǒng)計,1995年全國共查處虛假廣告案件2.6萬件,相當于10家大型媒體的全年廣告件數。如此眾多的虛假廣告,不僅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而且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虛假廣告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公害。
一、虛假廣告的類型
虛假廣告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二)夸大性廣告。在廣告中使用無科學根據的夸張詞語,夸大產品功效,誘使消費者購買。如藥物、化妝品廣告中常見的“永不復發(fā)”、“一次見效”等等,均屬此類。
(四)混淆視聽的廣告。這類廣告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1)產品信息不全。聲稱某取暖設備能短時間使周圍溫度達到25攝氏度,卻不說明前提條件是在10m2以內的房間里。(2)掛羊頭,賣狗肉。如用豪華家具做減價廣告,但實際銷售的卻是普通家具。(3)玩弄文字游戲。廣告聲稱某年到某年獲獎,消費者看起來是連續(xù)多年獲獎,而實際僅是兩年。
(五)名人廣告。利用公眾崇拜名人心理做廣告,一些名人社會責任差,不負責任,導致受眾人群遭受損失。郭德剛“減肥藥”,葛優(yōu)“造林”,邢質斌“使你美”。
二、虛假廣告的危害
(二)降低廣告可信度。1995年第四季度,全國各地消費者協(xié)會共受理16萬件投訴,所涉及商品有牳0%做過不同形式的虛假廣告宣傳,令人觸目驚心。1996年杭州市城市社會調查結果表明:60.9%的市民認為廣告只有“部分可信”或“不可信”,有人甚至提出對廣告宣傳要“從反面理解”。虛假廣告導致廣告可信度降低,損害廣告效果,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廣告業(yè)的一大悲哀。
(三)資源配置不合理。虛假廣告誤導消費,助長大量質量低劣產品進入消費領域,因其質量不可靠、無效而被廢棄不用或是提前淘汰;另一方面,虛假廣告的制作和發(fā)布,必然以合法廣告的舍棄為代價,這一切都導致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四)損害企業(yè)信譽。虛假廣告短時期內或許會使企業(yè)牟取暴利!耙怀簧咭,十年怕井繩”,一旦真相曝光,企業(yè)就會信譽掃地,聲名狼藉。巨人集團的沒落,與其1995年廣告“大行動”造成逾億元損失不無關系。虛假廣告,害人害己。
(五)有損社會公德。廣告有時扮演的角色十分丑惡,一家百貨商店以暴利宰顧客,被新聞單位屢屢曝光,但在電視廣告中,該店依然是溫馨可愛的美好形象,依然是消費者的貼心人,這種廣告實在令人切齒。我國是文明古國,講究道德理念。虛假廣告大造聲勢欺騙消費者,昧著良心賺黑錢,有悖社會公德,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任其蔓延,便會敗壞社會風氣。
(六)擾亂市場秩序。公平競爭是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這個原則表明,各種各類的經濟主體都可機會均等地參加市場活動,平等地進行交換,平等地進行競爭。虛假廣告的滋生和蔓延,導致優(yōu)而不勝,劣而不汰,市場競爭不公平,加劇了市場混亂,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希望與其他公務員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公務員論壇>>>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