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原本多樣化,而我國強調標準化!敝锌圃涸菏俊⑶迦A大學教授陳難先強調,最糟糕的標準化是優(yōu)秀人才標準化,因為,標準化出不了優(yōu)秀人才。
陳難先說,人才培養(yǎng)應有一個結構分布,而我國教育對此尚無合理框架,社會上更是將人才分為三六九等。如果讓哪個孩子上不了大學,簡直就被認為是對他及其家庭的侮辱,由此千軍萬馬去擠“獨木橋”。如今,我國評價體系將創(chuàng)新標準化,亦將人才與優(yōu)秀人才標準化——看其發(fā)表了什么文章,哪個雜志引用了這些文章,在SCI(科學引文索引)上共計多少……最終,我們的評審委員會成了數(shù)“數(shù)”機器。
陳難先說他曾訪問德國教育委員會,那里一半以上工作人員并非大學畢業(yè),而是職業(yè)學校畢業(yè)——你能說德國不是發(fā)達國家嗎?
“當今,教育的全過程幾乎是將人知識化而非社會化的過程,尤其是各個年齡段教育提前化問題凸顯——小學生做中學習題,中學生研究大學課題,而大學生反過來學習怎樣做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道出當今我國教育的一大“悖論”。
柯楊提出,如今,我國將學前教育首次納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需特別注意避免學前教育小學化。她說,一定要將道德信仰與價值觀教育貫穿整個教育鏈條,并注重從娃娃抓起,特別是從娃娃的教師抓起。
中國科協(xié)常委、河北農(nóng)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在會上列舉另一現(xiàn)象,可謂當今我國教育又一“悖論”:有些地方甚至將素質教育應試化。
王海波認為,當前,我國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教育理念發(fā)生扭曲,應試教育盛行,而教學質量標準及評價導向“助紂為虐”。為此,他建議:淡化“重點學!薄爸攸c班”概念;理性制定教學評估標準;將人文精神作為德育教育重要內容。
“一段時間以來,媒體熱追不舍的一個話題是‘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人們將矛頭直接指向教育,實際上這有失公允;而學校將培養(yǎng)大師的責任攬于一身,這亦難負其重!敝袊茀f(xié)—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科協(xié)原副主席徐善衍說。他認為,“錢學森之問”帶給人們的思考是:我們的社會為大師成長鋪就了什么樣的道路?
徐善衍說,目前我們的社會導向存在問題。如果將社會喻為作用于教育的能量場,那么,這個能量場引力的核心就是升學;學生就業(yè)選擇亦非依其專業(yè)所長,而是考慮薪酬收入是否滿意。由此,思考大師成長途徑,不僅需從社會整體改革發(fā)展視角審視,還應從全民終身教育層面考慮。
“僅僅傳承知識、培養(yǎng)專門人才,這是工業(yè)經(jīng)濟與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教育特征。即使是在工業(yè)經(jīng)濟時代,許多有識之士就已開始呼吁擺脫知識傳承式教育和以專門訓練為目的的高等教育模式。愛因斯坦是其中一個代表人物。他認為‘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年輕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照我的見解,在某種意義上,即使對技術學校來說,這也是正確的,盡管技術學校的學生將要從事的是一種完全確定的專門職業(yè)。發(fā)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yè)知識放在首位!聡軐W家、教育家雅斯貝爾斯強調: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xiàn),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換言之,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鼻迦A大學黨委原副書記、人文學院院長胡顯章說。
7.2010年6月初,上海財經(jīng)大學浙江學院突然宣告停止辦學,數(shù)千名學生處于尷尬境地,而此時距離 2008年浙江學院首次招生僅兩年時間。數(shù)天前,浙江另一民辦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則抓住了救命稻草,5月底,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公告同意該校出賣一塊 60畝的土地,以償還高達8.2851億元的債務。兩所高校,一個停辦,一個被特許賣地自救。在高校瘋狂擴張和盲目投資的大環(huán)境下,一旦負債過高、資金緊張,這些院校將如何安渡危機?
盡管有關部門從未承認過我們正走向“教育產(chǎn)業(yè)化”,但不容置疑的是,“教育產(chǎn)業(yè)化”事實上在一些地方已經(jīng)若隱若現(xiàn),各地高校瘋狂擴張導致債臺高筑的局面,已經(jīng)清晰而沉重地擺在了我們面前。上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主要起草人、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透露:保守估計當前全國高校負債高達5000億—6000億元,目前教育部已批準某些部屬高校開始試點改革,消除過高債務。
教育是百年大計,然而,非常遺憾的是,如今不少地方爭先恐后地把教育當成了經(jīng)濟增長點、賺錢的“爆發(fā)點”,龐大的大學城層出不窮,一個比一個豪華、氣派,結果卻是債務纏身、債臺高筑!皵U大化解高校債務風險試點”成為2010年教育部工作的要點之一,不正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信號嗎?
毫無疑問,高校瘋狂擴張,必將導致愈來愈多的問題“浮出水面”。誠然,全國高校負債居高不下、財政投入不足也是一大因素,但毫無疑問的是:一些高校在擴張的過程中,辦學資本與辦學規(guī)模不匹配,同時大量基建項目快速擴張,導致債務纏身,將不得不面臨“沖動的懲罰”。
目前,盲目擴招、無序擴建的嚴重后果,已經(jīng)清晰地暴露出來:盲目追求辦學規(guī)模,教育質量卻參差不齊、難以提高,大學生畢業(yè)即失業(yè)——固然,有就業(yè)形勢嚴峻之因,但誰也不得不承認,高等教育質量下滑也是大學生擇業(yè)難的一個重要原因。與此同時,債臺高筑的高校又讓學費控制,甚至下降成為難題。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