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應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資料
(1)我國現已發(fā)現171種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58種;有礦產地1.8萬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7000余處。我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是:資源總量較大,礦種比較齊全;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優(yōu)劣礦并存;查明資源儲量中地質控制程度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較大。
資料顯示,我國優(yōu)勢礦產的查明資源利用程度高于短缺礦產,資源利用程度與市場配置資源原則之間存在諸多矛盾與問題。因短期利益而對優(yōu)勢資源進行的超強度開發(fā),導致部分優(yōu)勢礦產資源儲量利用程度過高,后備資源嚴重不足,資源優(yōu)勢地位岌岌可危。我國鎢礦、銻礦、錫礦、螢石、重晶石、石墨、滑石等傳統(tǒng)優(yōu)勢礦產,整體查明資源儲量的服務年限都在10年左右。同時,過度和無序地開發(fā)利用所形成的超大產能和產量又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供應嚴重過剩,不僅沒能正常發(fā)揮資源效益,取得相應經濟利益,而且?guī)砹藝乐氐沫h(huán)境負效益。短缺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嚴峻與呆滯查明資源儲量過多的狀況并存,以鐵礦、銅礦、鋁土礦為代表的大宗短缺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利用程度低,與產峻的供需形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
從上世紀后期以來的近10年,特別是1998年以來,房地產、汽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超高速發(fā)展,引起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機械、化工行業(yè)為主的重化工工業(yè)重新高速增長,最終導致煤炭、電力、石油等重要資源供應緊張,經濟發(fā)展受資源環(huán)境的約束更為明顯,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礦產資源嚴重短缺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嚴重制約因素。今后15~20年是我國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也是礦產資源供需矛盾的進一步凸顯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礦產資源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相當長時期內,石油、天然氣和重要礦產資源供需形勢仍將十分嚴峻。到2020年我國短缺的礦產資源將增至39種,對外依存度將居高難下。
我國礦產資源利用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資源產出率低,利用效率低,消耗高,綜合利用水平低。資料表明,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總的回采率僅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對共、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fā)的僅有1/3,而其采選綜合回收率及綜合利用率也分別只有30%。資源的低效利用進一步加劇了資源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瓶頸制約。
(2)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貧乏。根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我國耕地、林地、牧草地總量2004年分別高達12244.43萬公頃、23504.7萬公頃和26270.68萬公頃,分列世界第4位、第5位和第2位,但人均分別約為當前世界平均水平的38%、3l%和35%。以耕地為例,我國一直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yǎng)活占世界22%的人口。從1996年到2004年,全國耕地面積由19.51億畝減至18.37億畝,是世界上耕地資源消耗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我國人均耕地面積迅速下降。
在人口總量持續(xù)增加的同時,人們食物消費結構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有很大改善,這加劇了當前并未得到妥善解決的糧食安全問題。以人均400公斤計算,在當前生產技術未取得重大突破前提下,必須保證在2010年和2020年有1.11億公頃和1.18億公頃耕地用于糧食生產,而2004年全國耕地才1.22億公頃。糧食安全壓力長期存在并可能加劇,對耕地利用提出更高要求。
工業(yè)化迅猛發(fā)展導致工業(yè)用地規(guī)模不斷擴張,尤其是“重型工業(yè)”的加快發(fā)展進一步增大了土地資源消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繼續(xù)挑戰(zhàn)耕地資源保護。由于未來十幾年中我國城鎮(zhèn)人口將凈增約3億,大量人口向城鎮(zhèn)轉移必將直接帶動城鎮(zhèn)住宅用地和各類公共基礎設施用地需求迅猛增加,而城鎮(zhèn)擴張又在很大程度上通過侵占耕地來實現,耕地資源保護面臨極大挑戰(zhàn);A設施和消費用地需求因“投資率”和“消費率”調整而高漲。區(qū)域發(fā)展和新農村建設加快將使我國土地利用面臨許多新問題。生態(tài)建設對既定耕地和基本農田保有目標構成強烈沖擊。根據測算,以2000年為基期,我國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fā)補充耕地的全部潛力為2.1億畝,但在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雙重束縛下。后備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對當前高強度的耕地消耗起到緩沖作用,但無法從根本上抵消耕地持續(xù)銳減態(tài)勢,今后我國土地資源供需形勢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與此同時,土地利用浪費嚴重加劇了資源“瓶頸”效應。顯性和隱性拋荒普遍使得有限耕地資源更顯短缺,建設用地增長無序導致在全國范圍內極大的土地利用浪費。
(3)在“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中,“耕地保有量保持1.2億公頃”成為8項約束性指標之一。依靠本國的力量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決定了1.2億公頃耕地保有量這個約束性指標是絕對不能突破的。我們要繼續(xù)堅持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制度,按照“依法依規(guī)、從嚴從緊、有保有壓、節(jié)約集約”的原則,在保證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努力使耕地減少過多的狀況得到有效控制;要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特別是占用耕地的數量;要嚴格保護耕地,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要加大土地整理復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