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申論范文模式一:角度剖析法】 |
第 2 頁:【申論范文模式二:探究式申論范文】 |
第 3 頁:【申論范文模式三:策論文的寫作模式】 |
【申論范文模式一:角度剖析法】
在“合法”與“合理”間的徘徊
——城市攤販管理該走向何方?
“城市攤販”可以說是我們國家在城市化進程過程中所出現的一個“特殊現象”。其實從我國小攤販的歷史看,從遙遠的古代開始,小攤販提供的服務就已經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解決了部分低收入群體的生計問題,也為市民生活提供了方便,降低了市民的生活成本。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城市中的小攤販常常也為我們帶來臟、亂、差的城市環(huán)境。而在我們北京市區(qū),為了市容整潔,我們的城市的管理者制定了“禁攤”政策。而對于目前北京市城市攤販管理問題,似乎城管、市民和小攤販都“有話要說”。
站在城管和部分支持“禁攤”市民的角度看,在“禁攤”時理直氣壯,雷厲風行的“嚴厲打擊”,實際上應該是城管的“合法”行為,應該一概支持。誠然,法律賦予了城管有“嚴厲禁攤”的“權力”,同時也指定了城管有維護好市容市貌的“義務”。從這個角度看,似乎一切無可厚非。但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師不禁要問:“合法的行為一定合理嗎?”問題的關鍵是,法律賦予了城市管理者“整治城市環(huán)境”的權力,可以說去“做”“整治城市環(huán)境”這個事情是完全對的,因為其是“合法的”。但如何去“整治城市環(huán)境”,其中的“整治方式”就是一個“合理性”的問題。如果在做一件“合法的”的事情時不考慮其行為方式“合理性”,那么執(zhí)法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站在小攤販和部分不支持“禁攤”市民的角度,“不禁攤”似乎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誠然,從哲學的角度看,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合理性。馬路攤點之所以能在城管的嚴打之下存在了這么多年,一方面是因為廣大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經營馬路攤點為城市下崗失業(yè)人員及進城務工者提供了大量就業(yè)崗位,也是城市低收入者的主要生活來源。在供需雙方之間強大的力量之下,“禁攤”的“不合理性”似乎“表露無遺”。但戴斌老師還要問:“合理的行為一定合法嗎?”答案是否定的。馬路攤點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占道經營,妨礙交通;產品質量不過關導致消費者權益被侵犯、污染環(huán)境及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這些都是法律“不可容忍”的行為。如果在做一件“合理的”的事情時不考慮其行為方式“合法性”,那么必然是無法“實施”和“被廣泛接受”的。
那么在我們北京市城市攤販管理過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既“合法”又“合理”呢?戴斌老師認為,首先,我們的政府可以考慮在“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容、方便群眾生活”的前提下,對部分小巷攤區(qū)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定位,統(tǒng)一經營設施,統(tǒng)一經營時間,統(tǒng)一垃圾收運,就近引導零散。其次,引導流動攤點進入合法擺攤區(qū)域進行合法經營。再次,為了避免影響周邊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市區(qū)部分路段劃出特定區(qū)域后,要經過周邊市民同意后,方可設置一些便民類攤點。最后,我們還可以另外向小攤販免費發(fā)放經營許可證和占道許可證,使其納入到工商和規(guī)劃部門的管制范圍,對馬路攤點不再一律封殺。政府有關部門只要對“攤販”進行合理的引導和規(guī)范,相信一定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