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面試,總有一些同學就犯了難,面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面試難不難?面試怎么才能考高分?……很多考生是第一次進入面試,對于面試揣著滿肚子的疑惑,為了幫助更多進入面試的考生備戰(zhàn)事業(yè)單位面試,考試吧老師特別整理了事業(yè)單位面試主要的考查形式——結構化面試中要注意的二三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結構化面試簡單來說,就是無論內容上和形式上都呈現為都突出了標準化和結構化的特點的一種面試形式,比如,結構化面試要求面試題目對報考相同職位的所有應考者應該相同,且考官不能隨機提問或追問;面試考官的數量有明確的規(guī)定必須達到一定人數;還要求在對擬任職位進行工作分析的基礎上編制面試題目,題目有明確的評分標準與參考要點。因此,結構化面試的實施過程更為規(guī)范,面試結果也更為客觀、公平、有效。但同時,也因為這種面試不能進行設定問題外的提問,局限了面試的深度,全憑考生自己講了多少就是多少,問題均為事先安排好的,整個過程顯得較為僵化。很多考生面對這種自己從未經歷過的面試形式表現出了各種不適應的癥狀,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不適應的癥狀,也便于廣大考試提前做好準備,防患于未然。
一、心態(tài)緊張焦慮。相信一提到結構化面試,一些以往參與過的考生都會有一個明顯的感受——緊張,無論生活中是一個怎樣的人,當在結構化面試考場里坐下來的一瞬間,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仿佛考生席上是一把“魔椅”。其實不然,結構化面試的考場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在考場時考生面前正對著七名左右的考官,兩側現場的工作人員呈半包圍結構將考生包圍起來,凡考生目光所及盡是來自外界的目光,反觀自身只有孤零零的一張桌椅在房間的中間,似乎在向自己傳遞一個信息——外部虎視眈眈,自身孤立無援,此時,任誰可能都會產生緊張的情緒。所以在考場里緊張是正常的,但如若因此面試答題時緊張、急躁、焦慮等情緒都通過自己的表情和動作顯現,那么成績就必然會受到影響。因此建議考生面試之前不要過多地考慮面試的問題,適當的放松身心。在答題時多微笑、多跟考官眼神交流,對于自己說的的每一句話要有十足的信心。給考官展現一個陽光、自信、大方的自己,在面試中才能得到較高的分數。
二、內容空洞乏味。結構化面試不同于企業(yè)面試中的面談形式,在一些企業(yè)的面試中,考官可以根據考生的情況詢問不同的問題并進行追問,所以一些問題即使答得不夠全面,有時面試官會進一步追問,從而更加完整的了解考生。但結構化面試的不同之處在于考官不能追問,換言之,面對一個題目考生答了多少就跟據考生答的內容打分。而一些考生到了考場上有時會出現憑感覺答個三五句就結束,考生往往苦惱于無話可說,沒有名言警句鋪墊,沒有鮮明事例論證,沒有規(guī)范語言支撐,甚至無法尋找合適語言組織答案。這些會直接導致本次面試的慘敗。因此,在備考過程中,考生需要多去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實際例子以及當下的社會熱點,也可以整理一些答題中經常實用的名言俗語等,在不斷地實踐中轉換為自己的素材,充實自己的答題內容,盡可能全面的考慮問題,按照一定的思路,詳略得當的將一道題目組織好語言講出來,這樣才能讓考官給出一個更滿意的分數。
三、題目理解錯誤。在事業(yè)單位結構化面試考試中,普遍采用的是現場有題本,考生自行閱讀題本答題的模式,這就與非結構化面試中考官的發(fā)問有很大的不不同,考官的隨機發(fā)文問題一般較簡單,且通過語言的方式提問,應試者在理解上一般不會有偏差,如果確實不能理解還可以向考官進一步確認,但是在結構化面試中,考生只能看題,考官不會回答任何問題,題目一般較為復雜,在考場的環(huán)境下考生極容易審錯題目,審題審偏了,或者干脆答非所問,對答題的影響相當嚴重。為了規(guī)避這樣的問題,建議考生在看題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仔細理解題意,抓住關鍵字詞,理解題干的前后脈絡,找到句間關系,如并列、遞進、轉折等,尤其要聽清楚題目最后是怎么問的。問什么答什么,對于題目中的各類條件能夠有效地運用,唯有如此,才能讓你的作答更有針對性,具備更高的水準。
這兩三件結構化面試中的小事其實只是在面試備考過程中的冰山一角,面試的過程情況多變,考查要素種類繁多,想要答好結構化面試就必須理性認識結構化面試的難度,慎重對待,做好充足準備,須知,面試絕不比筆試輕松,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愿各位考生能夠根據結構化面試的特點,制定好面試的備考方案,在面試中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順利上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