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針對結構化面試,結合多年從事公選、遴選的研究和教學經驗,為廣大考生提供答題的一些技巧,希望對大家的備戰(zhàn)有所幫助。
一、主體分析法
中國人常愛說一句老話:“事在人為”,這就告訴我們,在分析任何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時,最不能忽略的因素就是“人”。因此,結構化面試中我們常常以“人”作為答題的邏輯主線,圍繞命題中的相關主體展開闡述,這種方式就是主體分析法。
那么,答題過程中如何利用“主體”組織答案呢?一般來說,我們經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思想意識層面
主體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或者主體想達到的目的等。
影響層面
主體的某種做法對自己、對他人分別產生怎樣的作用、意義或影響。
責權層面
從社會身份來看,主體應該承擔哪些職責,應該遵守怎樣的規(guī)范,以及主體擁有哪些權利,應該獲得怎樣的利益。
在答題過程中,找原因、談影響或提對策,都可以使用主體分析法,例如綜合分析、應急應變以及人際溝通等題型,主體分析法都是最常使用的答題技巧之一。以綜合分析為例,在答社會現(xiàn)象類題目及部分觀點類題目時,考生在談影響、找原因、提對策時往往覺得思路無從展開,此時,便可使用主體分析法從題干中去尋找明顯的顯性主體以及題目中暗含的隱形主體,從而各個擊破,便能夠全面、出色的回答出問題了。
一般來說,我們常用的主體有:各級政府、領導干部、公務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相關部門、群眾(弱勢群體)、媒體、社會團體、企業(yè)、公共服務機構(醫(yī)院、學校等)、企業(yè)、勞動者等等。
二、舉例論證法
眾所周知,議論文中有一個常用的論證方法,即舉例論證,就是舉例子來論證觀點。這種方法在我們的結構化面試中也是很好用的,運用于自我認知與職位匹配中作用尤為明顯。
自我認知與職位匹配類題目就是為了解考生的自身情況而設計的,那么考生在陳述自己的過往經歷或某種特質時,用事例能增加說服力,并且讓考官覺得真實、自然。
同樣,舉例論證法對于綜合分析中的觀點類問題的回答也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比如遇到觀點類題目時,有些考生會覺得無話可說,就話論理部分只能說上幾句話。在此建議大家在回答觀點類題目時,就話論理部分可以舉一至兩個事例,這樣不僅有話可說,而且內容也會更加豐滿。大家在平時多收集一些例子,可以是關于自己的,也可以是關于他人的,其中包括名人偉人和英雄模范的事例,以備不時之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