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能力歷來為公考面試之重點,也是難點,很多考生為之頭痛,今天考試吧就來剖析綜合分析能力,指導大家高效備考。
在做綜合分析題目的時候,很多考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就是難以把握題目的關(guān)鍵,也不清楚自己這樣說是對是錯。如果出現(xiàn)這個問題很有可能說明你是在“就題論題”——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缺少對于整個社會背景的把握。
何所謂背景,背景就是大環(huán)境,事物的對錯要根據(jù)大背景、大環(huán)境而定。辯證法中強調(diào)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比如若我們今天仍然還提倡奴隸制度,一定會被恥笑。但是在二千五百年前,這種想法并不可笑,而我們答題亦如此。
比如說,江蘇省某中學高考前召開誓師大會,放生了 101 條大鯉魚,寓意“百里挑一”。有人說這是美好的期盼,也有人說這是搞封建迷信。你怎么看?對于這樣一道現(xiàn)象,題目中本就有不同觀點,有人認為這是美好的期盼——高考對于一個學生的學業(yè)和前途都有重大的意義,而在考前通過誓師大會放生鯉魚,既給學生釋放壓力也代表著美好的期待與祝福。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封建迷信——雖不嚴重到如此,但在考前帶領(lǐng)學生祭祀孔廟、種植桂樹、放生鯉魚等內(nèi)容卻花樣百出,卻又不得不讓人懷疑……兩者似乎都有道理,那到底該如何確定我們的觀點呢?
在猶豫中,跳出題目的本身,從整個社會的大環(huán)境、大背景去看待這道題目。當下應試教育、唯分論現(xiàn)象嚴重,尤其是在高考前夕,考前誓師大會一個比一個隆重,比如說河北衡水中學的誓師大會場面異常宏大,全校參加,而且口號中不乏功利化和偏激的理念,如“愛我中華,接受高考檢查”,“血拼一百天,殺進重點線”,“此生只為高考狂,考進重點孝敬爹娘”等等。綜上所訴,不得不承認,考前誓師大會是我們應試教育下的一個縮影。從背景出發(fā)我們就能夠更好把握當下價值觀的方向。
而再把這樣一個思維運用到我們其他的題目中去,也是一樣。比如國家出臺“;丶铱纯础眰涫軤幾h,但是在快速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養(yǎng)老形勢異常嚴峻。再比如近段時間“公共場合禁止摳鼻”成文明旅游新規(guī)初看有點詼諧,但是在國人旅游亂象的背景下,也就不難理解國家意圖了……
關(guān)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