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面試基本上一直維持三道題的慣例,根據(jù)近兩年的真題判斷,智能性問題一直是面試中的熱點與重點。對于許多考生來說卻是難點,很多考生對于智能性問題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有的考生能回答出來卻總是得不到高分。今天,專家就同大家一起來揭開智能性問題的神秘面紗。
這類問題主要考察應試者的綜合分析、言語表達、邏輯思維能力等。通過提出一些值得思考而且富有爭論性的現(xiàn)實問題和社會問題,讓應試者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一類問題沒有標準的正確答案,因此考察的重點不是應試者的答案是否正確,而是在于應試者的邏輯思維、推理、分析、表達能力和知識面,在于考生能否抓住看似復雜問題的實質(zhì)和癥結(jié)所在,有邏輯、有層次、有針對性地展開論述,也在于考生的思維是否活躍且具有創(chuàng)造性。
回答智能性問題中的社會問題和現(xiàn)實性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保證的是觀點的正確性,不能出現(xiàn)偏激或者不正確的觀點。例如2012年酒泉公務員面試真題:假如你是一名拆遷辦的工作人員,由于拆遷款沒有發(fā)放到位而導致群眾圍觀拆遷人員,你怎么處理?回答這道題就一定不能出現(xiàn)暴力的觀點,要從政府思維去想、去解決問題。這屬于較為簡單的面試題目,對于較難的題目,則要從中分析,答得精彩。
下面主要結(jié)合典型例題對這個特征進行講解:
【典型考題】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知名遙感界專家李小文院士身著素衣、布鞋做講座的照片走紅微博,網(wǎng)友紛紛對李教授學術造詣之高與衣著打扮之樸素形成的強烈反差表示驚嘆。有人說,“這才是真正的學者”。你怎么看?
【考題分析】
回答此題需要把握住以下關鍵:
1.分析問題,找準立場:仔細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人能不能為社會做貢獻,是不是一個好人,實質(zhì)上與他穿什么衣服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2.找到矛盾點:為什么李小文院士可以引起網(wǎng)絡熱議?體現(xiàn)了當代學術功利現(xiàn)象嚴重,為了評職稱,學術造假、學歷摻水、論文抄襲等現(xiàn)象讓人們對學術界有一股失望之情。
3.解決問題:這里有兩個點可以抓住,一個是全社會向李小文院士學習(也包括自己)。另一個是對于學術界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
【參考答案】
遙感專家李小文院士學術上“領先”與衣著打扮上“落伍”形成的鮮明對比,不僅讓我們對當前學術界存在的種種功利化現(xiàn)象進行反思,同時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專注自己研究領域、生活簡樸、工作認真、做人踏實的學者更令人尊敬。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面臨著比以往更為復雜的文化環(huán)境,學術界功利現(xiàn)象嚴重,為了評職稱,學術造假、學歷摻水、論文抄襲等事件屢見不鮮。面對學術日益功利化的現(xiàn)狀,浮躁的心理已滲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少有人能按耐住自己,保持內(nèi)心的沉靜,而是變得盲目、急躁、急功近利。久而久之,潛心研究學術的大師越來越少,爭名奪利的專家越來越多。正因為如此,才引發(fā)了人們對做“真正的學者”的呼吁。真正的學者,應該像李小文院士那樣,執(zhí)著于讀書和做學問,堅持走自己的學術“小路”,戒驕戒躁,不張揚,不自滿,扎扎實實在自己的研究領域狠下功夫,認真工作,踏實做人。
李小文院士這種學者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要保持踏實干事的工作作風,杜絕工作流于形式。只有踏實干事,才能破解各種難題,才能抓住難得的機遇,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我們要把踏實干事作為一種心理自覺、一種工作習慣,內(nèi)化于心,外踐于行。堅決破除作風飄浮、作表面文章的思想,踏踏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認認真真完成好每一項任務。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