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一名智障人員,將其帶到礦上打工,然后伺機殺害偽造成礦難,再找人冒充其家屬,向礦主索要巨額賠償金,這是電影《盲井》里的情節(jié)。電影上的一幕,讓人看后毛骨悚然,痛感人性的墮落與邪惡。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了比電影里的描繪更為嚴峻、更加殘酷的事情。據(jù)《南風窗》報道,21名來自四川、云南等地的農(nóng)民工,組成一個團伙,偷偷實施著一個令人發(fā)指的罪惡。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先后錘殺4名工友,并制造“礦難”假象,騙賠約185萬元。近日,這樁特大系列“殺人騙賠”案在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這些年,類似的新聞不時被媒體報道。人們很難想象,在黑黢黢的礦井里竟然隱藏著這么多的罪惡。報道顯示,這些惡行的[實施都是有計劃的:從招黑工、冒名頂替、礦井踩點,到錘殺工友、冒名索賠,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專人負責。而這些案件參與者,大多同一宗族,是親戚關系,甚至是姐妹、夫妻或父子。
電影《盲井》在最后時刻,施害者心生惻隱之心,救了好學而純樸的元鳳鳴,讓人感到無限的慰藉。但在邯鄲上演的真實版“盲井”卻不是這樣,殺人者為了利益,異常殘忍地一次次將錘頭砸向自己的工友,隨后人為制造爆炸假象。
在當?shù)厝丝磥,這些犯罪分子其實并不是窮兇極惡的惡徒,有些人甚至是村里的老實人。是什么導致這些普通人在走出村莊后,變得如此殘忍暴力、喪失人性?這需要全社會來追問。有人歸結(jié)于貧窮造成的生存境遇。是的,他們確實貧窮。這些殺人者所處的村莊,普遍呈現(xiàn)“貧窮和極度貧窮”的特點。他們的家,大都散居在離城鎮(zhèn)較遠、山高路陡的大山上。人均耕地不足一畝,僅靠種植糧食,難以維持家庭生活。他們村莊年人均收入,在500元至2000元不等。
但讓人疑惑的是,他們?yōu)槭裁床煌ㄟ^辛勤勞動來改變命運?當下,弱肉強食、贏者通吃似乎成了一個不成文的社會規(guī)則,在利益面前,一些人可以不擇手段。隨之而來的就是全民拜金的浪潮:有錢就有尊嚴,為了錢可以喪失或選擇性遺忘底線,直到百無禁忌拋棄道德、原則和法律。錯位的社會價值觀的流行要引起我們的警覺。
綜觀這些“人造礦難”的操作手法,政府管理者也有反省的地方。殺人偽造礦難多發(fā)生于私企,之所以選擇私企,就是因為犯罪分子摸準了私企“害怕出事”的脈門。隨著國家對安全生產(chǎn)事故處罰力度的加大,出事以后,趨利避害的礦老板往往選擇瞞報,花錢買平安。于是,大量的殺人偽造礦難成功騙賠。因此,如何加強對小礦山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合法用工的監(jiān)管,是一個新的需要破解的課題。
在一個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不斷邁進的社會,絕不允許讓施害者喪盡天良,受害者命如草芥。礦井下不斷上演的一幕幕罪惡,亟需引起治理者的反思和重視。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