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員面試中的八大注意事項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
注意一:著裝整潔,面帶微笑
考生給考官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個外表大方優(yōu)雅、面帶微笑的考生能給考官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著裝要整潔大方、干凈利索,切忌不修邊幅、面無表情。一般而言,考官評判面試者服裝的標準是:協(xié)調(diào)中顯示著人的氣質(zhì)與風度;穩(wěn)重中透露出人的可信賴程度;獨特中彰顯著人的個性。 服飾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協(xié)調(diào),如果你的衣著首先與你自己的個性、品味不協(xié)調(diào)的話,就很難與面試的氣氛相一致。
注意二:放平心態(tài),堅定信心
考官所樂于見到的是一名積極樂觀、自信自然的考生,而不是一名戰(zhàn)戰(zhàn)兢兢、顧慮重重、束手束腳的考生,因此考生要做到的是與考官良好的互動,不要把自己和考官放在對立面上去。面試前一天,與朋友彩排一下,準備好經(jīng)常提及的問題的答案,讓朋友提提意見,也是不錯的選擇。
注意三:集中精力,辯證答題
一般來說,當考官提出問題以后,考生應稍作思考,不必急于回答。即便是考官所提問題與考生事前準備的題目有相似性,也不要在考官話音一落后立即答題,那樣給考官的感覺可能是你不是用腦在答題,而是在背事先準備好的答案。如果是此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題目,則更要冷靜思考。經(jīng)過思考、理清思路后抓住要點、層次分明地答題,效果要好一些。對把握不準的內(nèi)容,最好不要正面回答,可一分為二地進行辯證答題,理由充分地說理論證,而不要簡單地下結(jié)論,有時還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注意四:多看題目,冷靜思考
回答問題前要多看兩遍題目,多思考一下,對所報考的職位要有所了解。例如,面試中有一個重要的評價要素,就是應聘動機。主考官經(jīng)常會問起這類問題:你對你要應聘的職位了解嗎?你為什么要應聘這個職位?假如你被錄用后,將如何開展工作呢?對于這樣的問題,回答絕不僅僅是技巧問題。如果你沒有進行過調(diào)查研究,你的回答很可能不著邊際,你可能自以為回答得很得體很巧妙,而實際上犯了重大的錯誤。假如你所應聘的職位本來就要求循規(guī)蹈矩、照章辦事,你卻大談標新立異、時尚前衛(wèi),結(jié)果就可想而知了。
注意五:身體語言要到位
面試中,一般考生要站著回答問題,如果現(xiàn)場準備了椅子,也可坐下回答,但一定要征得主考官同意后才能禮貌地坐下,坐的時候要保持筆直,蹺腿、左搖右擺、雙臂交疊胸前、單手或雙手托腮都不適宜;回答問題時切忌東張西望,此舉有欠缺誠意之嫌;避免把弄手指或筆、眼鏡及說話時用手掩嘴;切忌一些缺乏自信的小動作,如男生應避免把弄衣衫、將手插進褲袋內(nèi),女生不宜經(jīng)常撥弄頭發(fā),過分造作。
注意六:面試時間要掌握
一般來說,面試開始時,考官會告訴你面試有多少分鐘,你可以思考多長時間,回答問題多長時間。當計時結(jié)束的時候,面試考官示意面試者停止回答時,最好與之配合結(jié)束面試,任何拖延時間的意圖與舉動都是不明智的。
注意七:面試怯場有辦法
(1)面試前做幾次深呼吸,心情肯定會平靜得多,勇氣也會倍增;(2)與主考官見面時,要主動與對方進行親切有神的目光交流,消除緊張情緒。在心里盡量建立起與考官平等的關(guān)系。如果心里害怕,有被對方的氣勢壓倒的感覺時,就鼓起勇氣與對方進行目光交流,待緊張情緒消除后,再表述自己的問題;(3)回答問題時一旦緊張,說話可能結(jié)結(jié)巴巴或越說越快,緊張也會加劇,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有意放慢自己的說話速度,讓字一個一個的從嘴里清晰地吐出來,速度放慢了,心情也不緊張了。也可加重語尾發(fā)音,說得緩慢響亮,用以緩解緊張。
注意八:其他細節(jié)小問題
其他要注意的一些小細節(jié)問題。如:一定不要遲到,最好提前一點時間到達面試場所;面試時一定不能說姓名、準考證號等,要不可是會被取消面試資格的;參加面試一定不要帶任何通訊工具,在侯考室及休息室里一定要聽從管理人員的安排,不要擅自行動,要不也會影響面試的;在回答前要問一下主考官我可以回答了嗎,每體回答后,一定要說答題完畢;面試完結(jié)離去時,向主考人道謝及說“再見”;面試過程中各種意外的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切記不要受一些“小插曲”影響,時刻保持精神集中,認真回答問題。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準備得多充分,也不可能預測到所有面試現(xiàn)場所遭遇的情況和問題,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求完美只求更好。所以沒有必要一定要在面試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達到完美,只要自己的表現(xiàn)能夠?qū)Φ闷鹱约褐八龅臏蕚,這就足夠了。
相關(guān)推薦:公務員面試訣竅:考生注意九大細節(jié)及六項注意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