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1.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的歷史觀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歷史觀是唯心史觀。唯心史觀主張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貶低或抹殺勞動群眾的作用,把英雄人物或絕對理念看成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唯意志論認為,少數(shù)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決定歷史的進程,而人民群眾不過是一群消極被動的、無所作為的“群氓”,只能聽任他們的擺布。
宿命論認為,決定社會發(fā)展進程的是某種神秘的力量。如“天意”、“上帝”、“絕對精神”等,而少數(shù)英雄人物則是這種神秘力量的代理人。
唯心史觀雖然有主觀唯心主義的唯意志論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宿命論之分,但本質都只有一個,即否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主張英雄或某種神秘的力量決定歷史的命運。
2.人民群眾在歷史創(chuàng)造中的決定作用
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fā)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是社會成員的大多數(shù)。
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歷史時期,它包含著不同的內容。但是,無論在什么歷史條件下,人民群眾的主體和穩(wěn)定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和從事精神財富生產的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在階級社會中包括所有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
第三,人民群眾是實現(xiàn)社會變革的主導力量。
3.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是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的
人民群眾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不是憑空地創(chuàng)造,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而是要在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基礎之上,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能從事創(chuàng)造活動。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活動,總是要受到經濟條件、政治條件、精神文化條件的制約。
(1)經濟條件。主要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如果生產力條件不具備,生產工具未發(fā)生質的變化,那么人民群眾的活動是絕對不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社會形態(tài)的。
(2)政治條件。政治制度和體制,法律制度也制約著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活動。
(3)精神條件。精神條件包括既存的各種思想觀念、思維習慣、價值觀念。這些精神條件中有先進的,有落后的,其中落后的就成為阻礙群眾活動的精神條件。
(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馬克思主義在肯定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同時,也承認個人,特別是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任何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和歷史的參與者,都對歷史的形成發(fā)生著某種影響作用。
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時代要求、推動歷史進步、并在歷史進程中留下深刻印記的“知名人士”。杰出人物既包括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包括杰出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
歷史人物歷史作用的表現(xiàn):
(1)歷史人物是歷史任務的發(fā)起者;
(2)歷史人物是歷史事件的當事者、策劃者、指揮者;
(3)歷史人物是歷史進程的影響者。
歷史人物活動的歷史制約性:
(1)歷史人物是一定時代的產物,要受社會種種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制約。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影響當時事變的個別外貌,但又不能改變當時事變的一般趨勢,他們自己是完全順應著這種趨勢出現(xiàn)的。社會歷史條件最終決定著個人的活動范圍,這是任何個人甚至最卓越的杰出人物都無法超越的。
(2)杰出人物是在群眾斗爭的實踐中產生的。任何杰出人物都是廣大人民群眾斗爭實踐的產物,是時代的產物,即“時勢造英雄”。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提出,每個歷史階段和歷史事變中的主要人物,既是歷史劇的“劇作者”,又是歷史劇的“劇中人”。因此,我們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和階級分析的方法。首先把歷史人物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加以考察,從歷史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來衡量其是非功過,不能按個人的好惡和政治上的需要去論定,既要反對離開當時的歷史條件,對歷史人物提出過于苛刻的要求,也要反對把歷史人物任意拔高,甚至把古人理想化、現(xiàn)代化?茖W的階級分析必須是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歷史主義和階級分析是一致的,它們都是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
2.普通個人的作用
肯定普通個人的歷史作用,也是唯物史觀的一條重要原理。恩格斯在《致約·布洛赫》的書信中曾說:“歷史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這樣就有無數(shù)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shù)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庇终f,“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里面的”。
普通個人的歷史作用,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普通個人也可以做出偉大的事情來。
第二,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個人發(fā)展而來的。因為,一方面,任何杰出人物首先都是作為普通個人而存在的,然后才發(fā)展成為比普通個人更為特殊的起著關鍵作用的人物;另一方面,普通個人的活動場所是杰出人物的誕生地。
第三,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條件下,普通個人有可能對歷史發(fā)展產生“超常性影響”。
(三)個人與群眾的關系
1.杰出人物與群眾的關系
(1)杰出人物是在群眾斗爭的實踐中產生的。
(2)杰出人物歷史作用的發(fā)揮離不開人民群眾。
2.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
(1)黨的群眾觀點的內容是: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負責的觀點;一切向群眾學習的觀點。
(2)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工作方法,它的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其理論依據是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原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