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判斷題 |
第 6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8 頁:案例分析題 |
第 9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10 頁:綜合分析題 |
16.要約和承諾是( )要經過的兩個主要步驟。
A.申請專利
B.注冊商標
C.履行債務
D.訂立合同
17.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根本對立的焦點是( )。
A.聯系的觀點與孤立的觀點的對立
B.發(fā)展的觀點與不變的觀點的對立
C.全面的觀點與片面的觀點的對立
D.是否承認矛盾及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18.全部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結論是( )。
A.科學社會主義
B.馬克思主義哲學
C.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D.無產階級革命的學說
19.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我國現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一制度的確立是由( )。
A.黨的基本路線決定的
B.我國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C.我國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國情決定的
D.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
20.“十一五”規(guī)劃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是( )。
A.鄧小平理論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C.建設和諧社會
D.科學發(fā)展觀
21.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最重要一環(huán)是( )。
A.在全黨認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原理的教育
B.加強對黨的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
C.完善民主集中制
D.改善黨的領導制度
22.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新疆的發(fā)展,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現在西部開發(fā)又將其作為重點。這表明我國( )。
A.堅持了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
B.堅持了民族團結原則
C.堅持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D.堅持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3.藹繞組織目標,制訂實施方案,在政府管理運行中所處的職能為( )。
A.計劃職能
B.組織職能
C.領導職能
D.控制職能
24.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主要議題就是新形勢下的黨建問題。豐富黨內基層民主的實現形式,無疑是黨建的重要基礎。在這樣的政策支持下,南京推進( )試驗的前景普遍被看好。新華社專門發(fā)表題為《讓民主生長在最活躍的細胞上》的文章,文章指出南京的做法是全國基層黨內民主發(fā)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A.公開選拔
B.民主評議
C.公推直選
D.上級選派
25.“正確和錯誤的意識都是對物質的反映”,這種觀點是( )。
A.不可知論
B.唯物主義
C.詭辯論
D.唯心主義
26.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境內外的“東突”勢力為實現建立所謂“東突厥斯坦國”的目的,在新疆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嚴重危害了中國各族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我國政府對此暴力活動堅決予以打擊,這體現了我國( )的國家職能。
①依法打擊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 ②防御外敵的侵犯和顛覆
、鄞龠M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發(fā)展 ④協(xié)調人民內部的關系和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7.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發(fā)展、新成果的科學發(fā)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實踐意義不包括( )。
A.為我們觀察、分析、解決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問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為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指明了前進方向
C.為我們不斷提升黨的執(zhí)政理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科學指導
D.為我們解決了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難題
28.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20世紀初5%~20%是靠科技進步實現的,70年代這一比例則上升到60%,80年代后達到了80%。這一材料告訴我們( )。
A.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
B.勞動者在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小
C.要堅持以科學技術為中心
D.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競爭
29.“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歸大道理管著,服從和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
設這個中心,就是大道理,”這句話體現的哲理是( )。
A.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C.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性
D.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30.在下列關于會議紀要特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紀要的性質取決于會議的內容性質與印發(fā)會議紀要的目的要求
B.會議紀要有交流會議信息,介紹經驗的作用,但沒有約束執(zhí)行的效用
C.撰寫會議紀要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做各種調查、廣泛選取材料
D.撰寫會議紀要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也可敘議結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