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案例分析題 |
第 8 頁:公文寫作題 |
第 9 頁:綜合分析 |
六、綜合分析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共10分。)
67材料1:歷史經驗表明:政治發(fā)展是一條單行道,開弓沒有回頭箭,走錯了路就很難回頭。政治體制改革、民主政治發(fā)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十分重要,同時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又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任務。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十分謹慎。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不同,經濟體制改革即使出現了失誤,一般來說還不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政治體制改革就不同了!政治體制改革出現失誤就會導致全局性的錯誤,就可能釀成民族的災難。十七大強調,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中國的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民主,追求的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當家作主。
在現階段,這樣的民主需要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中國式民主的一大特征。為什么當代中國的民主政治中要有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中國民主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實現人民民主,需要人民的自覺意識,人民的自覺要靠先鋒隊的啟發(fā)和引導。人民需要由共產黨組織,才能集合成浩浩蕩蕩的革命和建設的大軍,才能完成歷史性的跨越、成就民族的輝煌。
十七大清楚地描述了中國未來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路徑。我認為,可以概括為三個重點:穩(wěn)步擴大有序政治參與、積極推進政治協商和大力加強民主監(jiān)督。
——摘自人民日報《房寧:如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材料2:[記者]剛才溫家寶總理說除了做公仆的權利,沒有其他權利。我想這話不僅是對政府工作人員說的,更是對領導干部說的。我問的問題與此相關,也就是反腐敗的話題。最近陳良宇、鄭筱萸案件的查處和披露帶來很大的反響,我們也聽到了來自觀眾的聲音,一方面大家覺得特別的欣慰,因為加大反腐力度一直是人們的期待,而另一方面人們很憂慮,為他們看到的腐敗現象憂慮。如何有效地遏制一些行政領域權錢交易的現象?
[溫家寶]應該承認,隨著發(fā)展市場經濟,腐敗現象接連不斷地發(fā)生,而且越來越嚴重,甚至涉及許多高級的領導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還得從制度上入手。因為造成腐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權力過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約和監(jiān)督。
第一,就需要改革我們的制度,比如你提到的,要貫徹我們已經制定的行政許可法,減少審批事項。政府部門掌握了大量的行政資源和審批權力,容易滋生權錢交易、以杈謀私、官商勾結的腐敗現象。
第二,就是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減少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加強人民對政府的監(jiān)督。今后,凡屬審批事項,特別是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都要實行公開、公正和透明。
第三,要實行教育和懲治并舉的方針,讓每個干部和領導者懂得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對于那些貪污腐敗分子,不管發(fā)生在哪個領域,涉及什么人,不管他職務多高,都要依法嚴肅懲處!孕氯A網《溫家寶:中國經濟仍然存在結構性問題》
材料3:“政治體制改革不是一件‘應當’的事,而是一件‘必須’做的事!币虬l(fā)表《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而格外為海內外關注的俞可平(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說。俞可平認為,中國的政治發(fā)展將與經濟發(fā)展一樣,遵循增量改革或增量民主的道路,不可能發(fā)生整體的突變性改革,但是某些領域將不時會有一些突破性的發(fā)展。
他認為,中共十七大報告在論述政治體制改革時不僅重申“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而且直接將這一部分的標題定為“堅定不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并且繼中共十六大將黨內民主視為“黨的生命”之后,將人民民主視為“社會主義的生命”,“這些都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民主的重視和推進民主政治的決心”。
改革開放29年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走過了一條漸進式的道路!案母镞M程是一個先易后難、先外圍后中心、先微觀后宏觀的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不可逆的進程!弊鳛椤爸袊误w制改革研究報告”的主要執(zhí)筆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說。
材料4: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許耀桐的文章說,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要實現社會主義民主,必須通過政治體制改革。例如,在我國一些地方,民主政治制度并不健全,民主集中制形同虛設,變成了一把手說了算,搞家長制、一言堂,一把手成了特殊的黨員,不受監(jiān)督和制約。這些弊端的根源在于體制上存在問題,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要“以發(fā)展民主政治為目標”。只有通過政治體制改革,掃除舊體制的障礙,才能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很顯然,政治體制改革和發(fā)展民主政治相比,前者是為后者服務的,是作為開辟和實現民主政治大好局面的方式、途徑。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曾經錯誤地把民主只當作手段,而否認民主也是目標。在把民主只當作手段的同時,又錯誤地認為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民主并不是唯一的一種手段。如果不把民主作為目標,而只作為一種手段,勢必會在理論上得出這樣的結論:此時可以用民主的手段,彼時也可以不用民主的手段,從而導致了民主可有可無。政治體制改革有了發(fā)展民主政治這一目標,就不至于偏離方向,從而有了強勁的前進動力。
——摘自《新華日報》2007年4月2日
問題:
1.評價政治體制改革正確與否的標準。
2.結合材料2和材料4分析我國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必然性。
3.結合材料談談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途徑。
參考解析:【答案要點】
1.政治體制指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與實現形式,主要指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等具體制度。鄧小平指出,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政治結構和政策是否正確,關鍵看三條:第一是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wěn)定;第二是看是否能增進人民的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產力能否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
2.(1)我國政治體制本身還不完善,黨和國家現行的具體領導制度、組織形式和工作方式還存在一些缺陷。(2)政治體制改革是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3)政治體制改革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需要。(4)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必然要求。
3.(1)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2)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3)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4)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5)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