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實施法律監(jiān)督,主要是通過刑事訴訟活動進行的,其內容和形式主要有:
(一)立案監(jiān)督
立案監(jiān)督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的刑事立案活動所進行的監(jiān)督。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7條的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可以主動行使監(jiān)督職權,或者接受被害人請求而行是監(jiān)督權,對公安機關作出的不立案決定,形式是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和通知公安機關立案。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偵查的案件,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偵查的案件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后應當立案。
(二)審查批捕
逮捕是一項嚴厲的刑事強制措施,直接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為保障這一措施的正確適用,《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嚴格的條件同時,還規(guī)定了嚴格的審查批準和執(zhí)行程序!缎淌略V訟法》第59條規(guī)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比嗣駲z察院通過行使審查批準逮捕權,依法審查公安機關提出批準逮捕的案件是否符合法定的條件,并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實施法律監(jiān)督。
(三)審查起訴
審查起訴即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作出提起公訴或不起訴決定的活動。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要求起訴的案件審查的主要內容有:犯罪事實、情節(jié)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是否屬于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有無附帶民事訴訟;偵查活動是否合法。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和期限審查起訴,并根據起訴的條件分別作出提起公訴或不起訴的決定,對于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有權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
(四)偵查活動的合法進行監(jiān)督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公安機關偵查活動是否合法性實行監(jiān)督,內容主要是發(fā)現(xiàn)和糾正以下違法行為:對犯罪嫌疑人刑訊逼供、誘供的;對被害人、證人以體罰、威脅、誘騙等非法手段收集證據的;偽造、隱匿、銷毀、偷換或者私自涂改證據的;徇私舞弊,放縱、包庇犯罪分子的;故意制造冤、假、錯案的;在偵查活動中利用職務之便謀取非法利益的;在偵查活動中不應當撤案而撤案的;貪污、挪用、調換所扣押、凍結的款物及其孳息的;違反《刑事訴訟法》關于決定、執(zhí)行、變更、撤銷強制措施規(guī)定的;違反羈押和辦案期限規(guī)定的;在偵查中有其他違反《刑事訴訟法》有關規(guī)定的行為的。
對公安機關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人民檢察院有權根據情節(jié)和后果,分別采用口頭、書面形式提出糾正意見。對人民檢察院發(fā)出糾正違法的口頭通知或糾正違法通知書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糾正,并將糾正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五)執(zhí)行監(jiān)督
即對公安機關負責的執(zhí)行刑事判決、裁定的活動實行監(jiān)督,保障刑事判決、裁定的正確執(zhí)行。其內容主要有:
(1)對看守所收押、監(jiān)管、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動實行監(jiān)督。
(2)對拘役所收押罪犯的活動實行監(jiān)督。
(3)對看守所、拘役所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的執(zhí)法活動實行監(jiān)督。
(4)對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罪犯的監(jiān)督管理活動實行監(jiān)督。
人民檢察院在上述監(jiān)督活動中,發(fā)現(xiàn)公安機關有違法情形的,應當依法提出糾正意見。
此外,人民檢察院還通過參與行政訴訟對公安機關行使行政職權的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jiān)督,通過受理公民和社會組織對人民警察的違法違紀行為的控告、舉報,追究違法、違紀的人民警察的法律責任,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的執(zhí)法活動實施監(jiān)督。
四、行政訴訟制度
行政訴訟制度,是指人民法院通過行使行政審判權對行政機關(包括公安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以促使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法律制度。
依據我國 《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主管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所以,行政訴訟實際上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是對行政機關執(zhí)法活動的司法監(jiān)督。建立行政訴訟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最終能夠通過訴訟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對與保障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和加強廉政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威信,從而實現(xiàn)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行政訴訟是與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并列的三大訴訟之一,作為一種獨立的訴訟制度。,他具有一下特征:
1行政訴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行政機關違法越權和濫用權力,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的合法權益。
2.行政訴訟的內容是解決行政爭議,即解決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管理活動中與管理相對人之間出現(xiàn)糾紛,管理相對人因不服具體行政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而英氣的爭議。
3行政訴訟的雙方當事人是特定的,忽悠平等的法律地位。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對人,被告只能是行政機關,他們的訴訟地位不能互換。因此,行政訴訟制度有通俗的稱為“民告官制度”
4主管審理訴訟的機關是人民法院,提起和審理行政訴必須副歌法定的受案條件和程序。
5.行政訴訟的結果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行作出的裁判。對于合法的行政行為,判決予以撤銷。對于顯失公正的不正當行政行為判決予以變更。
6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zhí)行,不使用調解和反訴。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1)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執(zhí)照、責令停產停業(yè)、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
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3)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guī)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4)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fā)許可證和執(zhí)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fā)或者不予答復的。 (5)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6)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fā)給撫恤金的。 (7)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8)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1)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2)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fā)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3)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4)法律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相關推薦: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