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1、【答案】C。解析:刑法第13條在“但書”部分明確規(guī)定:“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是從反面強調何種行為不是犯罪。這里的“不認為是犯罪”是指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立法上不認為其構成犯罪,司法上自然就不能將其作為犯罪處理,因此,對于“但書”規(guī)定,不能理解為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是犯罪,只是不作為犯罪處理。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D。解析: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只有同時具備下列五個要件才能構成正當防衛(wèi):(1)起因條件:不法侵害現(xiàn)實存在;(2)時間條件:不法侵害正在進行;(3)主觀條件:具有防衛(wèi)意識;(4)對象條件:針對侵害人防衛(wèi);(5)限度條件:沒有超過必要限度。本案中,張某與王某爭斗,當王某頭部撞擊墻上昏迷時,就達到了正當防衛(wèi)的效果。如果此時侵害停止了,那么張某是正當防衛(wèi),不負責任。但是之后張某在王某沒有抵抗能力的情況下,拿起匕首猛刺王某,導致王某死亡,不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具備起因條件和時間條件,也不具備主觀條件,此時張某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是故意,因而構成故意殺人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故本題答案選D。
3、【答案】A。解析:搶劫罪是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行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0條規(guī)定,搶劫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既侵犯財產(chǎn)權利又侵犯人身權利,具備劫取財物或者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后果兩者之一的,均屬搶劫既遂,本題中,甲已搶到被害人的財物,構成搶劫罪既遂。第二天返還財產(chǎn)的行為不影響定罪(可能影響到量刑)。故本題答案選A。
4、【答案】C。解析: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以及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chǎn)、剝奪政治權利與驅逐出境。罰款并不是刑罰種類,是行政處罰的一種,因此本題答案選擇C。
5、【答案】AB。解析:我國刑法規(guī)定犯罪的排除事由包括正當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C、D項屬于犯罪既遂以后采取的措施,反映了行為人的悔罪態(tài)度,但不影響行為人構成犯罪。故本題答案選AB。
相關推薦:
公務員行測綜合指導 | 行測言語理解 | 行測數(shù)量關系
公務員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指導 | 經(jīng)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