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會計報表》精華篇!
個人認為這篇學起來要實在,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
合并會計報表
本章是歷年來考試的重點章,幾乎每年必出大題,大部分情況下為綜合題,有時是計算分析題。特別容易與長期投資等結合形成綜合題。
重點、難點
合并范圍有質和量兩個標準
(1)量的標準:母公司擁有其50%以上(50%本身不行)的股權,可以是直接擁有、間接擁有、直接加間接擁有;如A為母公司,擁有B公司70%的股權;B公司擁有C公司21%的股權;A公司直接擁有C公司30%的股權。則C公司應該列入合并范圍:因為在決定C公司經營、財務政策的會議上,A公司直接擁有30%的表決權,而通過B公司又擁有21%的表決權(B公司派出的人必定服從A公司的意志),從而在會議上控制了51%的表決權。
(2)質的標準: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資企業(yè),強調“控制”,有四種表現(xiàn)形式。
無論是量的標準還是質的標準,其實質都是“控制”。只有“控制”才能將資產合并進來(因為資產是企業(yè)擁有和控制的經濟資源)。正因為如此,對那些表面上是企業(yè)的子公司,但實際上沒有控制權的企業(yè),就不能合并進來(書中羅列的6種情況)。如果合并進來,合并后的資產就夸大了,就會誤導會計報表的使用者。
1. 關于合并報表的前期準備事項
(1) 統(tǒng)一報表時點:因為不同時點的報表不能匯總;
(2) 統(tǒng)一會計政策:會計政策包括具體原則和具體方法,不同的會計政策將產生不同的信息。在母子公司內會計政策應該一致,會計信息才有一致性,才是可匯總的和可理解的;
(3) 對子公司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因為只有采用權益法核算,才能順利抵銷有關項目;
(4) 外幣報表折算:如果子公司報送的是外幣報表,不折算成人民幣報表是不能匯總的。
2. 合并報表編制原則
(1) 以個別會計報表為基礎編制:直接通過個別會計報表相加得出匯總數(shù)后,抵銷重復因素,得到合并數(shù);每年編制都是如此。這一點,在理解連續(xù)編制時尤為重要。
(2) 一體性原則:在編制合并報表時,必須將母子公司理解為一個整體,這樣內部債權債務的抵銷、內部銷售收入的抵銷就好理解了。這一原則是理解合并抵銷分錄的關鍵。
(3) 重要性原則:合并報表并不是反映某一會計主體的具體經濟業(yè)務過程,而是反映母子公司所組成的企業(yè)集團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信息,對于不重要的信息,即使不抵銷,也不會誤導會計報表的使用者。因此,在編制合并報表時,特別強調重要性原則的運用。
3. 合并報表編制程序
(1) 編制合并工作底稿:將利潤表、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放到一個工作底稿中,可以互相平衡。要注意三點:按照利潤表、利潤分配表再到資產負債表的順序排列是有道理的,因為在年終編表時,就是按照這一順序進行的;在子公司多于一個時,最好單列子公司匯總表,這樣合并底稿清晰,有利于抵銷;實際工作中用電子版自動平衡,工作效率高。
(2) 計算出母子公司個別報表的匯總數(shù)。
(3) 編制抵銷分錄,這是最關鍵的一步,要將重要的重復因素都抵銷。
(4) 過入抵銷分錄,計算出合并數(shù)。由此可見,匯總報表是個別報表的簡單相加,而合并報表則是在匯總報表的基礎上,抵銷了重復性的因素而得到的,這就是兩者的區(qū)別。
(5) 將合并數(shù)抄到正表中去,就是合并報表。
4. 在合并資產負債表、合并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主要闡述了合并報表編制的一般原理,要求掌握8筆抵銷分錄:
(1) 將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相抵銷(P686,例1)
借:實收資本 20000 *
資本公積 8000 *
盈余公積 1000 *
未分配利潤 6000 *
合并價差 2000 ****
貸:長期股權投資 30000 **
少數(shù)股東權益 7000 ***
做這筆分錄的技巧是,按順序做分錄。*先將子公司的凈資產(多個子公司即為匯總數(shù))抵銷;**再將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全部轉平(注意:必須是合并范圍的長期股權投資);***少數(shù)股東權益是子公司的凈資產與少數(shù)股權比例的乘積,一定要計算準確;****最后倒推出合并價差。
(2) 將內部債權和內部債務相抵銷(P688例2)
借:應付賬款 3000
貸:應收賬款 3000
借:壞賬準備 15
貸:管理費用 15 等
內部債權債務在抵銷時,借方是負債,貸方是債權,只有這樣才能將虛增的內部債權債務抵銷。
(3) 未實現(xiàn)內部銷售利潤的抵銷(包括存貨購銷、固定資產交易、無形資產轉讓等,P690例3,691例4)
如例3,2000年母公司銷售給子公司一批商品,銷售收入20000元(不含增值稅,增值稅率17%),成本14000元,則母子公司的分錄為:
母:
借:銀行存款 234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0
子:
借:庫存商品 2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00
貸:銀行存款 23400
合并抵銷分錄: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4000
存貨 6000
在母子公司分別是兩個會計主體時,必須各自反映自身的經濟業(yè)務。在編制合并報表時,母子公司為一個整體,根本不存在銷售,只是將庫存商品14000元由母公司的倉庫搬到子公司的倉庫,其實質是:
借:庫存商品 –子 14000
貸:庫存商品—母14000
所以,應將內部銷售收入20000,內部銷售成本14000,以及虛增的存貨價值(即未實現(xiàn)的銷售利潤)6000進行抵銷。 至于其余的項目,如銀行存款23400的一增一減;增值稅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已在集團內相互抵銷。
要注意:母子公司所做的分錄,用的是會計科目;合并抵銷所做的分錄,用的是報表項目。不能將抵銷分錄中的存貨寫成庫存商品,因為存貨是報表項目,而庫存商品則是會計科目。這個問題在以后做抵銷分錄時,一定要注意。
(4) 盈余公積的抵銷(恢復)(P693例5)
借:提取盈余公積 800
貸:盈余公積 800
這個抵銷分錄的意義是:盈余公積是根據國家的法定要求提取的,并不會因為編制合并報表而銷失;但在上述第(1)筆抵銷分錄中,已將子公司的盈余公積抵銷,因此,必須將被抵銷的盈余公積再抵銷,即予以恢復(相當于負負得正)。本筆抵銷的實質是恢復盈余公積,與其說是抵銷不如說是恢復。
同樣要注意,提取盈余公積不能寫成“利潤分配—提取盈余公積”,因為抵銷分錄必須用報表項目,而不能用會計科目。
(5) 內部銷售收入和內部銷售成本的抵銷(包括存貨購銷、固定資產交易、無形資產轉讓等,P702例7,703例8,705例9)
如例8,原理已在上述抵銷分錄(3)中說明。其實本例的抵銷方法有兩種:
方法一: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4000
存貨 6000
方法二: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200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6000
貸:存貨 6000(20000*30%)
方法二的思路是:將內部購入的存貨20000假設全部已銷,則抵銷分錄為: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20000
再計算出內部購入存貨中未實現(xiàn)的利潤6000,則抵銷分錄為: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6000
貸:存貨 6000(20000*30%)
因為存貨虛增6000,應從貸方沖回;上筆抵銷分錄虛減了主營業(yè)務成本,應從借方增加。在實際工作中方法二比方法一更簡便,更實用,要多加注意。
(6) 內部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的抵銷(P705例10)
借:壞賬準備 15
貸:管理費用 15
很顯然,既然因為內部債權債務抵銷使內部的應收賬款、內部的其他應收款消失了,其相應計提的壞賬準備當然要抵銷。
(7) 內部利息收入和內部利息支出的抵銷
如果2000年1月1日母公司發(fā)行100元二年期債券,年利率10%,全部為子公司購入,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母:
發(fā)行時 借:銀行存款 100
貸:應付債券—面值 100
年末利息處理 借:財務費用 10 (假設用于生產經營)
貸:應付債券—應計利息 10
子:
購入時 借:長期債權投資—面值 100
貸:銀行存款 100
年末利息處理 借:長期債權投資—應計利息 10
貸:投資收益 10
合并抵銷分錄:
借:應付債券 110
貸:長期債權投資 110
借:投資收益 10
貸:財務費用 10
在母子公司分別是兩個會計主體時,必須各自反映自身的經濟業(yè)務。在編制合并報表時,母子公司為一個整體,根本不存在發(fā)行債券的業(yè)務,只是將銀行存款100從子公司轉移到母公司,其實質是:
借:銀行存款 –母 100
貸:銀行存款 –子 100
所以,應將由此業(yè)務所虛增的內部應付債券、內部長期債權投資;內部財務費用、內部投資收益相抵銷。
(8) 將母公司內部投資收益與子公司利潤分配相抵銷(P708例11)
借:投資收益 6400
少數(shù)股東收益 1600
年初未分配利潤3000
貸:提取盈余公積 1000
應付利潤 4000
未分配利潤 6000
對這筆抵銷分錄,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如何理解。假設子公司為全資子公司,2000年實現(xiàn)凈利潤 100元,則子公司對這100元凈利潤進行了分配;而母公司通過權益法核算,也已經將子公司的凈利潤100元,計入母公司的投資收益100元,從而母公司的凈利潤增加100元,又對這100元凈利潤進行了分配。從整個企業(yè)集團看,子公司實現(xiàn)的凈利潤100元,分配了兩次,所以應沖回子公司的利潤分配。另一方面,子公司實現(xiàn)的凈利潤100元,是通過子公司的收入-費用得到的,在編制合并工作底稿的利潤表的匯總數(shù)時,已經直接還原成了損益項目,反映在匯總數(shù)中了;而這100元凈利潤,母公司通過權益法核算,也反映在了母公司的投資收益中,計入了母公司的凈利潤,所以子公司實現(xiàn)的凈利潤100元,從整個企業(yè)集團看,也被計算了兩次凈利潤,所以應沖回母公司投資收益。這就是為什么要將母公司內部投資收益與子公司利潤分配相抵銷的原理。
二是抵銷技巧。這個抵銷分錄可以從子公司的利潤分配表來完成。借方反映的是子公司利潤分配的來源(即凈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其他轉入=可供分配利潤);貸方反映的是利潤分配的去向(即提取盈余公積、應付投資者利潤和年末未分配利潤;注意:年末未分配利潤也必須理解為利潤分配的一個去向)。可供利潤分配的來源必然等于利潤分配的去向,因而借方的金額必然等于貸方的金額。還要注意,如果存在少數(shù)股權,則子公司凈利潤要按照股權比例分解為母公司的投資收益和少數(shù)股東收益,反映在借方。
三是強調,抵銷分錄用的是報表項目。如上述抵銷分錄貸方的應付利潤,并不是會計科目“應付利潤”,也不是資產負債表中的流動負債項目(如應付股利),而是利潤分配表中的應付利潤項目(相當于會計科目“利潤分配—應付利潤”),這一點是一定要注意的。
5. 過分錄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編制完抵銷分錄后,應將其過錄到合并工作底稿中。其中有幾點應特別注意:
(1)“未分配利潤”在工作底稿中有兩行,第一行在利潤分配表的最后一行,另一行在資產負債表的凈資產部分。過分錄時,只能過錄到利潤分配表中(因為在編表時總是先編利潤表,再編利潤分配表,最后編資產負債表;而且,如果抵銷分錄編制正確,未分配利潤的借方與貸方總是相等,在實際工作中,過錄與不過錄結果一樣)。在利潤分配表中計算出未分配利潤后,直接抄到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項目中。
(2)“合并價差”是長期投資的“其中數(shù)”,其結果應包括在長期投資中。
(3)上述抵銷分錄(8)中的“應付利潤”,是利潤分配表中的項目,不是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
6. 在連續(xù)編制合并報表時,主要掌握4筆抵銷分錄
(1) 連續(xù)編制時,內部應收帳款和壞帳準備的抵銷(P721-724,例15,16,17)
如例16:
第一年 借:應付帳款 50000
貸:應收帳款 50000(第一年末的內部債權債務的抵銷)
借:壞帳準備 250
貸:管理費用 250(內部應收帳款對應的本年所計提壞帳準備的抵銷)
第二年 借:應付帳款 66000
貸:應收帳款 66000(第二年末的內部債權債務的抵銷)
借:壞帳準備 250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 250
這是將第一年內部應收帳款計提的壞帳準備予以抵銷,調整第二年年初未分配利潤的數(shù)額。因為合并報表是根據個別報表編制的,不能直接將上年末合并報表的年末未分配利潤抄到第二年合并報表的年初未分配利潤中,否則合并工作底稿就平衡不了。由于第一年管理費用調減了250,年末未分配利潤增加了250,第二年初的未分配利潤也就增加了250。
借:壞帳準備 80
貸:管理費用 80(內部應收帳款凈增加對應的本年所計提壞帳準備的抵銷)
(2) 連續(xù)編制時,內部購進商品的抵銷(P729,例19)
第一年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10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00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2000
貸:存貨 2000
這是內部存貨購入中的第二種抵銷方法。
第二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2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2000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15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50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2480
貸:存貨 2480
第二年的三筆抵銷分錄,必須先從整體上看,是內部存貨購入中的第二種抵銷方法,即先假定內部購入的存貨全部銷售出去,再計算第二年末內部購入存貨未實現(xiàn)利潤,進行抵銷。
第一筆分錄調整由于第一年的抵銷分錄對第二年年初未分配利潤的影響:上年的第一筆分錄對年初未分配利潤沒有影響,上年第二筆分錄: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改為:年初未分配利潤)2000
貸:存貨(改為:主營業(yè)務成本) 2000
應該將上年的損益項目改為年初未分配利潤;存貨改為主營業(yè)務成本是因為假定存貨全部都已銷售出去,這樣必然是存貨減少,主營業(yè)務成本增加。
本年的第二筆分錄是假定本年內部購入的存貨全部銷售出去;第三筆分錄抵銷年末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內部銷售利潤。
(3)連續(xù)編制時,內部固定資產交易抵銷(P737—743,例25,26,27,28,29,30)
*例25,假設內部購入于2001年1月1日,并按12個月計提折舊。
2001年年末編制合并報表時的抵銷分錄
將固定資產相關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以及其原價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內部銷售利潤的抵銷: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500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300000
固定資產原價 200000
將固定資產本年計提的折舊抵銷:
借:累計折舊 40000
貸:管理費用 40000
2002年年末編制合并報表時的抵銷分錄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2000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200000
(上年第一筆分錄使本年初的未分配利潤減少20000)
借:累計折舊 40000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 40000
(上年第二筆分錄使本年初的未分配利潤增加40000)
借:累計折舊 40000
貸:管理費用 40000
2003年年末編制合并報表時的抵銷分錄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2000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200000
(將第三年末固定資產原價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內部銷售利潤的抵銷)
借:累計折舊 80000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 80000
(前兩年此筆分錄使本年初的未分配利潤增加80000)
借:累計折舊 40000
貸:管理費用 40000
2004年年末編制合并報表時的抵銷分錄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2000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200000
(將第四年末固定資產原價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內部銷售利潤的抵銷)
借:累計折舊 120000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 120000
(前三年此筆分錄使本年初的未分配利潤增加120000)
借:累計折舊 40000
貸:管理費用 40000
2005年年末編制合并報表時的抵銷分錄(例27,2005年12月31日報廢,清理收益計入營業(yè)外收入)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200000
貸:營業(yè)外收入 200000
(第五年末固定資產已被清理,固定資產原價減少,改為營業(yè)外收入,因為固定資產價值在清理時都最終體現(xiàn)在營業(yè)外收支中。如果本例的清理結果是計入到營業(yè)外支出中,則上述貸方應改為營業(yè)外支出)
借:營業(yè)外收入 160000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 160000
(將累計折舊改為營業(yè)外收入,是因為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在清理時都最終體現(xiàn)在營業(yè)外收支中)
借:營業(yè)外收入 40000
貸:管理費用 40000
(將累計折舊改為營業(yè)外收入,是因為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在清理時都最終體現(xiàn)在營業(yè)外收支中)
(4)連續(xù)編制時,內部提取的盈余公積的抵銷(P746,例32)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4000000
貸:盈余公積 4000000
(恢復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積。留存收益分為兩部分,被指定用途部分稱為盈余公積,沒有指定用途部分稱為未分配利潤;所以,如果盈余公積增加,必然未分配利潤減少)
借:提取盈余公積 1600000
貸:盈余公積 1600000
(恢復本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積)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