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3 頁:多選題 |
第 4 頁:計算題 |
第 5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6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7 頁:計算題答案 |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各項會計交易或事項中,屬于或有事項的有( )。
A.代被擔保企業(yè)向銀行清償債務
B.為其他企業(yè)的長期借款提供的擔保
C.以一項房地產作抵押向銀行借款
D.由于技術糾紛被其他企業(yè)提起訴訟
E.債務重組后債務人承擔的或有支付利息的義務
2、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對或有事項的說明包括( )。
A.預計負債的種類、形成原因以及經濟利益流出不確鑿性的說明
B.會計政策變更的內容和原因
C.或有負債預計產生財務影響,以及獲得補償的可能性
D.或有資產很可能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的,其形成的原因、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
E.企業(yè)持續(xù)經營情況
3、關于或有事項,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或有事項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一種狀況 , 其結果需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fā)生或不發(fā)生予以證實
B.企業(yè)不應確認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
C.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形成的或有負債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D.與或有事項有關的義務的履行只要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 , 就應將其確認為一項負債
E.或有事項的結果不確定,是指或有事項的結果是否發(fā)生具有不確定性,或者或有事項的結果預計將會發(fā)生,但發(fā)生的具體時間或金額具有不確定性
4、企業(yè)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或有負債有關的信息有( )。
A.或有負債的種類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貼現商業(yè)承兌匯票、未決訴訟、未決仲裁、對外提供擔保等形成的或有負債
B.經濟利益流出不確定性的說明
C.或有負債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
D.或有負債預計獲得補償的可能性;無法預計的,應當說明原因
E.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的或有負債
5、將重組義務確認為預計負債的條件有( )。
A.有詳細、正式的重組計劃,包括重組涉及的業(yè)務、主要地點、需要補償的職工人數、預計重組支出、計劃實施時間等
B.該重組義務是現時義務
C.該重組計劃已對外公告
D.履行該重組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
E.履行該重組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6、下列關于或有事項的計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所需支出不存在一個連續(xù)范圍,且或有事項涉及多個項目的,應按照最可能發(fā)生金額確定預計負債的金額
B.所需支出存在一個連續(xù)范圍,且該范圍內各種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相同,則最佳估計數應當按照該范圍內的中間值確定
C.企業(yè)清償預計負債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預期由第三方補償的,確認的補償金額不應當超過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
D.企業(yè)由第三方補償的金額只有在很可能收到時才能作為資產單獨確認
E.企業(yè)不應確認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
7、對于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在確認為預計負債時,應同時滿足的條件有( )。
A.該義務是企業(yè)承擔的現時義務
B.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
C.該義務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
D.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E.該義務是企業(yè)承擔的潛在義務
8、下列關于或有事項的計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所需支出存在一個連續(xù)范圍,且該范圍內各種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計數應當按照該范圍內的中間值確定
B.如果存在一個金額范圍,最佳估計數是該范圍的上限
C.或有事項涉及單個項目的,按照最可能發(fā)生金額確定
D.或有事項涉及多個項目的,按照各種可能結果及相關概率計算確定
E.企業(yè)在確定最佳估計數時,應當綜合考慮與或有事項有關的風險、不確定性和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貨幣時間價值影響重大的,應當通過對相關未來現金流出進行折現后確定最佳估計數
9、下列各項會計交易或事項中,屬于或有事項的有( )。
A.企業(yè)為其子公司的貸款提供擔保
B.企業(yè)為其他企業(yè)的貸款提供擔保
C.企業(yè)以財產作抵押向銀行借款
D.企業(yè)被其他企業(yè)提起訴訟
E.企業(yè)代被擔保企業(yè)清償債務
10、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2×10年發(fā)生如下事項:
(1)2×10年11月10日,因甲公司產品發(fā)生質量事故,致使消費者王某死亡。12月3日王某家屬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500萬元,至年末本訴訟尚未判決。甲公司研究認為,質量事故已被權威部門認定,本訴訟勝訴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因為有關法律沒有相關的賠償規(guī)定,律師認為賠償金額難以預料。
(2)2×10年11月20日,甲公司接到法院的通知,通知中說由于某聯營企業(yè)在兩年前的一筆借款到期,本息合計為200萬元。因聯營企業(yè)無力償還,債權單位(貸款單位)已將本筆貸款的擔保企業(yè)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甲公司履行擔保責任,代為清償。甲公司經研究認為,目前聯營企業(yè)的財務狀況極差,甲公司有80%的可能性承擔全部本息的償還責任。但隨著聯營企業(yè)項目到位,基本確定能由聯營企業(yè)補償150萬元。
(3)2×10年12月10日,甲公司司機駕駛大貨車在高速公路上追尾,致使被追尾車輛連同貴重原材料遭受重大損失,受害單位要求賠償30萬元。交警已明確責任,這次事故應由甲公司負完全責任。甲公司認為,情況屬實,當時因急需材料,強令本公司司機日夜兼程,過度疲勞駕駛,以致發(fā)生重大事故。甲公司已同意賠償30萬元,除10萬元可獲得保險公司理賠外,其余20萬元全部由公司承擔。此筆賠償款在12月31日尚未支付。
(4)2×10年12月20日,甲公司在生產中發(fā)生安全事故,造成有毒液體外泄,使附近的一口魚塘受到污染,大部分魚死亡。承包魚塘的個體戶已上訴至法院,要求賠償12萬元。律師研究后認為,魚死亡確是毒水造成,本公司勝訴的可能性僅為10%。根據市場價格,賠償損失的金額在6萬元至10萬元之間。至2×10年12月31日,訴訟正在進行中。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或有事項處理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事項1屬于或有事項,但不滿足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
B.事項2屬于或有事項,滿足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
C.事項3屬于或有事項,滿足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
D.事項4屬于或有事項,滿足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
E.事項2屬于或有事項,基本確定得到的補償滿足資產的確認條件
<2>、下列關于或有事項確認和計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事項1確認預計負債500萬元
B.事項2確認預計負債50萬元
C.事項3確認營業(yè)外支出20萬元
D.事項4確認預計負債8萬元
E.事項1~4累計影響企業(yè)利潤78萬元
<3>、下列關于甲公司對或有事項披露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預計披露事項1對甲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應披露該未決訴訟的性質,以及沒有披露該項訴訟全部信息的原因
B.應披露事項2預計負債的種類、形成原因及與預計負債有關的預期補償金額
C.應披露事項3預計負債的種類及其形成原因
D.應披露事項4預計負債的種類、形成原因
E.或有負債均需披露
11、A公司為大型綜合超市,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假定稅法規(guī)定各項損失于實際發(fā)生時允許稅前扣除。
(1)2010年11月A公司與B公司和C公司簽訂合同,合同規(guī)定A公司應于2011年1月向B公司銷售甲商品、向C公司銷售乙商品,其中:
①甲商品合同價格為800萬元,如A公司單方面撤銷合同,應支付違約金為300萬元;
、谝疑唐泛贤瑑r格為600萬元,如A公司單方面撤銷合同,應支付違約金為100萬元。
(2)至2010年12月31日A公司尚未購入甲商品,但是市場價格大幅度的上升,A公司預計購買甲商品成本總額為1 000萬元
(3)至2010年12月31日,已購入乙商品并入庫,實際成本總額為900萬元。乙商品可變現凈值為850萬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
<1>、2010年12月31日A公司的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
A.對甲產品,應根據執(zhí)行合同損失200萬元與違約金3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預計負債200萬元
B..對甲產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50萬元并需要納稅調整
C.對乙產品,應根據執(zhí)行合同損失300萬元與違約金1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預計負債100萬元
D.對乙產品,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37.5萬元,并需要納稅調整
E.對乙產品,應根據執(zhí)行合同損失300萬元與違約金1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
<2>、2010年12月31日A公司的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
A.對甲產品,應根據執(zhí)行合同損失200萬元與違約金3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預計負債200萬元
B..對甲產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50萬元并需要納稅調整
C.對乙產品,應根據執(zhí)行合同損失300萬元與違約金1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預計負債100萬元
D.對乙產品,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37.5萬元,并需要納稅調整
E.對乙產品,應根據執(zhí)行合同損失300萬元與違約金100萬元兩者較低者,確認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
<3>、下列關于A公司報表項目影響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A公司確認預計負債300萬元
B.減少2010年度營業(yè)利潤50萬元
C.減少2010年度利潤總額350萬元
D.A公司確認存貨跌價準備50萬元
E.A公司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75萬元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