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頁:參考答案 |
四、閱讀理解
1.A公司2010年發(fā)生的交易和事項如下:
(1)A公司委托B公司加工甲材料一批,A公司發(fā)出原材料實際成本為50 000元。完工收回時支付加工費2 000元(不含增值稅)。該材料屬于消費稅應稅物資,同類物資在B公司目前的銷售價格為80 000元。A公司收回材料后將直接對外銷售。A公司已收回該材料,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2)A公司委托C公司加工一批應稅消費品,使用的乙材料成本500 000元,加工費50 000元(不含增值稅),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費稅為5 000元。該批材料加工后委托方用于連續(xù)生產應稅消費品;
(3)A公司委托D公司加工一批用于連續(xù)生產的應稅消費品,發(fā)出的丙材料成本393 000元,用銀行存款支付往返的運雜費2 000元,加工費為57 000元(不含增值稅)。
假設A、B、C、D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消費稅稅率為10%。
要求:假設不考慮其他條件,根據(jù)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各題:
(1).委托加工的甲材料收回后的入賬價值是( )元。
A.52 000
B.57 778
C.60 000
D.59 340
(2).乙材料加工完畢入庫時的成本為( )元。
A.590 000
B.555 000
C.585 000
D.550 000
(3).A公司委托D公司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收回時應支付的消費稅為()元。
A.50 000
B.55 000
C.58 000
D.50 222
2.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并按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法對期末存貨計價。該公司2008年12月1日A種材料的結存數(shù)量為150千克,賬面實際成本為30 000元;12月4日購進該材料300千克,每千克單價為140元(不含稅,下同);12月10日發(fā)出材料350千克;12月15日又購進該材料500千克,每千克單價為150元;12月19日發(fā)出材料300千克,12月27日發(fā)出材料100千克。2008年末A材料的可變現(xiàn)凈值為每千克210元。
要求:根據(jù)上述資料回答下面問題:
(1).該公司12月10日結存A材料的實際成本為()元。
A.72 000
B.20 000
C.10 000
D.16 000
(2).該公司2008年12月31日A材料的賬面價值為( )元。
A.17 500
B.30 400
C.42 000
D.75 200
3.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8年年末庫存乙原材料、丁產成品的賬面余額分別為1 000萬元和500萬元;年末計提跌價準備前庫存乙原材料、丁產成品計提的跌價準備的賬面余額分別為0萬元和100萬元。庫存乙原材料將全部用于生產丙產品,預計丙產成品的市場價格總額為1 100萬元,預計生產丙產成品還需發(fā)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總成本為300萬元,預計為銷售丙產成品發(fā)生的相關稅費總額為55萬元。丙產成品銷售中有固定銷售合同的占80%,合同價格總額為900萬元。丁產成品的市場價格總額為350萬元,預計銷售丁產成品發(fā)生的相關稅費總額為18萬元。
要求:根據(jù)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有關確定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基礎的表述,正確的有( ) 。
A.無銷售合同的庫存商品以該庫存商品的估計售價為基礎
B.有銷售合同的庫存商品以該庫存商品的合同價格為基礎
C.用于出售的無銷售合同的材料以該材料的市場價格為基礎
D.用于生產有銷售合同產品的材料以該材料的市場價格為基礎
E.用于生產有銷售合同產品的材料以該產品的合同價格為基礎
(2).下列關于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存貨跌價準備的處理中,正確的有()。
A.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303萬元
B.丁產品2008年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為68萬元
C.有合同部分乙材料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為184萬元
D.無合同部分乙材料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為51萬元
E.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235萬元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