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 A
[解析] 企業(yè)根據固定資產準則的規(guī)定,將發(fā)生的設備后續(xù)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更新改造后的設備價值=設備的賬面原價-已計提折舊-已計提減值準備+更新改造支出一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5 000-3 000-150)+400+200+1 300-175=3 575(萬元),則2009年的折舊額=3 575/10×2/12=59.58(萬元)。
2[答案] A
[解析] 計入“其他業(yè)務成本”科目的金額=420+80-30=470(萬元)。
賬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40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40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42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8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50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8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80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0
貸:其他業(yè)務成本 30
3[答案] C
[解析] 根據新準則的規(guī)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合并方以發(fā)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fā)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fā)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其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3 200
資本公積 550
盈余公積 2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0
貸:股本 4 000
4[答案] D
[解析] 2008年末攤余成本=9 900+(9 900×5.24%-10 000×5%)=9 918.76(萬元),2009年投資收益=9 918.76×5.24%=519.74(萬元)。
5[答案] A
[解析] 企業(yè)發(fā)行金融工具時,如果該工具合同條款中沒有包括交付現(xiàn)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給其他單位的合同義務,也沒有包括在潛在不利條件下與其他單位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義務,那么該工具應確認為權益工具。
6[答案] A
[解析] 財務擔保=40000×3%=1200(萬元),按照資產賬面價值和財務擔保孰低以1200萬元計入繼續(xù)涉入資產,按照財務擔保1200+100(提供擔保費)=1300(萬元)計入繼續(xù)涉入負債。
7[答案] D
[解析] 3月份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331+54+9.20+6)×30/30+3.04×20/30+30×10/30=412.23(萬元)。
8[答案] B
[解析] 《企業(yè)會計準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第八條規(guī)定,在不具有商業(yè)實質的情況下,企業(yè)在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成本的情況下,收到補價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收到的補價并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250 000-250 000 ×2÷5-(250 000-250 000×2÷5)×2÷5+10 000-15 000=85 000(元)。
9[答案] D
[解析] 2007年4月所產生的匯兌損失=購入時產生的匯兌損失-期末調整時產生的匯兌收益=360×(8.25-8.21)-360×(8.22-8.21)=10.8萬元人民幣。
10[答案] B
[解析] 2008年應攤銷的利息費用=10 000×3%-11 000×2%=80(萬元),2009年應攤銷的利息費用=10 000×3%-(11 000+300-80)×2%=75.6(萬元),2009年12月31日,該項應付債券的賬面余額=11 000+10 000×3%×2-80-75.6=11 444.4(萬元)。
11[答案] B
[解析] ①預計負債的年初賬面余額為30萬元,計稅基礎為0,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0萬元;年末賬面余額為39萬元,計稅基礎依然為0,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9萬元,由此可見,產品質量擔保費用的提取和兌付形成了當期新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萬元;
、诋斈赀f延所得稅資產借方發(fā)生額=9×25%=2.25(萬元);
、郛斈陸凰枚愵~=(600+5+10-30+15-6)×25%=148.5(萬元);
、墚斈晁枚愘M用=148.5-2.25=146.25(萬元);
、莓斈陜衾麧=600-146.25=453.75(萬元)。
12[答案] B
[解析] 2007年年初攤余成本=992.77+20-40=972.77(萬元);
2007年應確認的投資收益=972.77×5%=48.64(萬元);
2008年年初攤余成本= 972.77+48.64-40=981.41(萬元);
2008年應確認的投資收益=981.41×5%=49.07(萬元)。
相關推薦: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