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3 頁:多選題 |
第 4 頁:綜合題 |
第 5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6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7 頁:綜合題答案 |
3,【答案】
(1)
、僭擁椇喜榉峭豢刂葡缕髽I(yè)合并。
理由:因甲公司與乙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任何關(guān)聯(lián)方關(guān)系,該項合并中不存在合并前對參與合并各方均實施最終控制的一方或相同的多方。
、诩坠緦σ夜鹃L期股權(quán)投資的成本=2000×4.2=8400(萬元),為進行企業(yè)合并支付的相關(guān)審計費、法律等費用在發(fā)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為發(fā)行股票支付的手續(xù) 費和傭金在發(fā)生時沖減股票的溢價發(fā)行收入,溢價不足沖減的,調(diào)整留存收益。
借:長期股權(quán)投資8400
貸:股本 2000
資本公積一股本溢價 6400
借:資本公積一股本溢價 100
管理費用 20
貸:銀行存款 l20
(2)
①甲公司在購買日應確認的商譽=8400-[(8950+(300-200)-50]×80%=1200 (萬元)。
、诩坠2013年12月31日合并報表中應當對乙公司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
判斷依據(jù):201 3年12月31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chǎn)按照購買日的公允價值持續(xù)計算的金額: [8950+(300-200)-50]-2000-(300- 200)÷10+50=7040(萬元)。
【提示】只要或有負債了結(jié),合并財務報表中就應將其沖銷,增加乙公司利潤。
包括完全商譽的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7040+1200/80%=8540(萬元)
由于可收回金額7540萬元小于8540萬元,所以商譽發(fā)生了減值,因減值損失總額為1000萬元,而完全商譽金額=1200÷80%=1500(萬元),所以減值損失均應沖減商譽。
甲公司合并財務報表應確認的商譽減值的金額=1000×80%=800(萬元)
(3)
從合并財務報表看,該辦公樓仍然作為自用辦公樓,作為固定資產(chǎn)列報,列報淦額=1800- 1800÷20×1.5=1665(萬元)。
(4)
、俸喜蟊碇袘_認的營業(yè)收入為1800萬元,
營業(yè)成本=1600×80%=1280(萬元),應確認存貨=1600×20%=320(萬元)。
、谠诤喜⒇攧請蟊碇,要將甲公司的應收債權(quán)與乙公司應付債務抵消,甲公司在個別報表中 計提的壞賬準備也應當沖回。
4.【答案】 (1)
屬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理由:A公司在B公司和甲公司的董事人數(shù)均超過半數(shù),均能夠?qū)公司和甲公司實施控制,又因B公司能夠控制C公司,所以合并前后甲公司和c公司均受A公司控制。
(2)
2012年7月1日C公司相對于最終控制方而言的賬面價值=12000+2000-[8000-(9000-3000)]÷(15-5)×1.5-[3500-(3000-500)]÷(10-5)×1.5=13400(萬元),甲公司取得C公司60%股權(quán)的成本=13400×60%=8040(萬元)。
會計分錄:
借:長期股權(quán)投資8040
累計攤銷 600
貸:股本 l000
無形資產(chǎn) 2000
資本公積一股本溢價 5640
(3)
不形成企業(yè)合并。理由:購買子公司少數(shù)股權(quán), 控制權(quán)和報告主體沒有發(fā)生變化。
甲公司取得c公司l0%股權(quán)的成本為1800萬 元。
會計分錄:
借:長期股權(quán)投資 l800
貸:銀行存款 l 800
(4)
2013年6月30日甲公司合并財務報表中應反映調(diào)整后的C公司凈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13400+(1200+1000)-[8000-(9000-3000)]÷(15-5)-[3500-(3000-500)]÷(10-5)+200=15400(萬元)。合并財務報表中應調(diào)減資本公積=1800-15400×10%=260(萬元)。
(5)
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300-200)×(1-60%)×25%=10(萬元)。
(6)
股本為9000萬元;資本公積=13000—260+200×60%=12860(萬元),留存收益=10000+{(1200+1000) -[8000-(9000-3000)]÷(15-5)×1-[3500-(3000-500)]÷(10-5)x 1-(300-200)×(1-60%)×(1-25%)}×60%=11062(萬元)。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