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立并堅定必勝信心
與其它類型的考試有所不同的是,CPA考試屬于資格考試,嚴格以“60分”為標準,不存在人為劃分“分數線”的情況。也就是說,只要及格,就可以拿到單科合格證書?忌鷳哆@種“過關”性的考試,實際上就是自我挑戰(zhàn)。通俗地說,應考CPA主要就是“自己與自己斗”,而不是自己與別人斗,它的競爭性并不強。
要成功挑戰(zhàn)自我,關鍵是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對于這一點,考生大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仍然會有一些考生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相信自己必定能過關。為此,需要分析自己的長處,以便強化自信心,對于短處的分析不要被低落的情緒所控制。經驗告訴我們,更多地看到“光明”的一面,暫時忽視“陰暗面”,對于恢復和確立自信心是很重要的。
一些朋友?吹街車目歼^注會的人,或是通過網絡,了解到很多參考的人真正能通過的非常少,于是沒有了信心?荚囯y,對我們通過考試制造了“麻煩”,但從另一個側面也看出注會考試的“含金量”,試想如果是一項非常容易通過的考試,其價值又有多大呢?你還會去參考嗎?取得一個誰都能取得的資格證,又有什么意義呢?所以當你看到它的難度的時候,正證明了你所選擇的正確性。應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信心是一定要有的,沒有信心你很難專心去刻苦的努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價值驕傲的事,是唾手可得的。都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方能成其功勛。樹立信心,不妨告訴自己:我一定能行,因為每年不是有十幾萬的人通過或多或少的門次的考試嗎?唯獨我不行?
2.制定復習計劃
也許有些考生認為,制定計劃沒有什么意思;還有些考生認為即使制定了計劃也沒有什么用處,往往計劃不如變化。的確,計劃只是你應付考試的一種打算,是自己約束自己的一個規(guī)則。但計劃制定的過程,能夠讓你更加了解需要關注的問題,需要采取的措施,因此,即使不能完全按計劃行動,對你也是有好處的。何況,如果能夠基本按照計劃有針對性地行動,就一定會有助于復習效率的提高。當然,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著情況的變化而進行適當的調整。無論如何,對考生來說,有計劃和沒有計劃相比,總是利多弊少,因此,制定計劃不可忽視。
如何制定復習計劃呢?
首先要抓住重點。前面我們已經指出了《稅法》考試的重點內容,你應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于這些重要內容上。
其次,要合理安排復習輪次。一般來說,復習是一個由不熟悉到熟悉、從不掌握到掌握的過程,因此要不斷重復考核內容。最好能有三個輪次的復習:第一輪次的目的主要是弄懂相關知識點,解決“懂”的問題;第二輪次的復習要把相關知識點串起來,以求對相關知識的全面了解和整體把握,達到“通”的水平;第三輪次的目的是要熟悉和掌握考核內容,達到“熟”的水平。俗話說,“熟能生巧”,當達到“熟”的程度時,考生一定能過關。許多考生僅僅停留在“懂”的層次,對于許多問題掌握得還不牢靠、不扎實、不熟練,結果可想而知。
再次,要留有余地。計劃畢竟只是一種對未來行動的打算,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會干擾計劃的推行,因此,在制定計劃時要留有余地,不要滿打滿算。
當然也有很多朋友說自己不會制定計劃,那你要相信,沒有計劃,不等于就不能學習,特別是千萬不要認為有了嚴密的計劃,就等于已經學習好了。例如,我們計劃在五月看完全部的稅法,那么是否通過一個月的學習稅法就學到了,是否就可以做題了。這可未必。關鍵是學習的效果。當然,沒有計劃做事,是盲目的。不妨根據自己學習的時間和精力,以及需要備考的科目,制定一個比較粗略的計劃,在執(zhí)行的時候,再對每個階段細化。例如,我們的計劃是5月第一周看完稅法前三章教材和聽課。那么執(zhí)行的時候,第一周就針對這個時間段再細化,星期一看什么,星期二看什么等等。沒有計劃也有了計劃。
有了計劃,又如何能持之以恒的執(zhí)行下去呢?很多都是沒恒心,感到學習很枯燥,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法堅持!其實,沒有恒心,正是因為沒有找到學習的興趣所致。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不能專心去做它,就不能遇到困難的時候,想盡辦法的克服它,而是一遇困難即退縮。當你能將困難,作為自己生活的興趣,當你將枯燥的學習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就不存在不能堅持的問題了,因為你的興趣就會驅使你不斷鉆研,不斷進取。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工作聯系起來,或許你在專職學習,很少有機會將所學很快用于實踐,但可以將需要學習的知識作為一個個敵人,與它比賽,就象玩游戲一樣的,當你學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就給自己一個獎勵,或許這樣就不會再感到枯燥了。因為誰也不會對獲獎感到枯燥。
相關推薦:備考200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經典經驗分享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