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柳絮隨風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語| 四六級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公共英語 資格| 公務員 報關員 銀行 證券 司法 導游 教師 計算機| 等考 軟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價師 監(jiān)理師 咨詢師 安全師 結構師 估價師 造價員 會計| 會計證 會計職稱 注會 經濟師 稅務師 醫(yī)學| 衛(wèi)生資格 醫(yī)師 藥師 [更多]
觀察 | 是指注冊會計師察看相關人員正在從事的活動或執(zhí)行的程序。 | 7 | 僅限于觀察發(fā)生的時點,且相關人員可能在已知被觀察時從事活動或執(zhí)行程序可能與日常的做法不同。 | 121 |
詢問 | 是指注冊會計師以書面或口頭方式,向被審計單位內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員獲取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并對答復進行評價的過程。 | 7 | 詢問本身不足以發(fā)現認定層次存在的重大錯報,也不足以測試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其作用在于提供線索、佐證。 | 121 |
函證 | 是指注冊會計師為了獲取影響財務報表或相關披露認定的項目的信息,通過直接來自第三方的對有關信息和現存狀況的聲明,獲取和評價審計證據的過程。 | 7 | 可靠性較高。 | 122 |
重新計算 | 是指注冊會計師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對記錄或文件中的數據計算的準確性進行核對。 | 7 | 通常包括計算銷售發(fā)票和存貨的總金額、加總日記賬和明細賬、檢查折舊費用和預付費用的計算、檢查應納稅額的計算等。 | 122 |
重新執(zhí)行 | 是指注冊會計師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重新獨立執(zhí)行作為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 7 | 如注冊會計師重新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并與被審計單位編制的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進行比較。 | 122 |
分析程序 | 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做出評價。分析程序還包括調查識別出的、與其他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數據嚴重偏離的波動和關系。 | 7 | 可分別用作風險評估程序、實質性程序、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 | 122 |
可接受的差異額 | 是指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的差異,注冊會計師認為該差額無須做進一步調查。 | 7 | 在確定可接受的差異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主要考慮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列報及其相關認定的重要性和計劃的保證水平。 | 126 |
審計工作底稿 | 是指注冊會計師對制定的審計計劃、實施的審計程序、獲取的相關審計證據,以及得出的審計結論做出的記錄。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證據的載體,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審計工作記錄和獲取的資料。它形成于審計過程,也反映整個審計過程。 | 7 | 審計工作底稿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要素:①被審計單位名稱;②審計項目名稱;③審計項目時點或期間;④審計過程記錄;⑤審計結論;⑥審計標識及其說明;⑦索引號及編號;⑧編制者姓名及編制日期;⑨復核者姓名及復核日期;⑩其他應說明事項。 | 127 |
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 | 是指對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①審計過程;②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審計準則的規(guī)定;③被審計單位所處的經營環(huán)境;④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yè)相關的會計和審計問題。 | 7 | 128 | |
重大事項概要 | 重大事項概要包括審計過程中識別的重大事項及其如何得到解決,或對其他支持性審計工作底稿的交叉索引。 | 7 | 131 | |
穿行測試 | 是通過追蹤交易在財務報告信息系統(tǒng)中的處理過程,來證實注冊會計師對控制的了解、評價控制設計的有效性以及確定控制是否得到執(zhí)行。 | 7 | 不是單獨的一種程序,而是將多種程序按特定審計需要進行結合運用的方法。更多地在了解內部控制時運用。 | 221 |
審計證據的相關性 | 是指注冊會計師獲取的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相關。 | 7 | 審計證據是否相關必須結合具體審計目標來考慮 | |
審計證據的可靠性 | 是指審計證據的可信程度。 | 7 | ||
通用目的財務報表 | 是指被審計單位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編制的、用以滿足廣大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求的財務報表。 | 8 | 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特殊目的財務報表。 | 147 |
可容忍錯報 | 即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它是在不導致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確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錯報。 | 8 | 150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