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財務報表折算
一、境外經營財務報表的折算
(一)常見的四種折算方法
對外幣報表的折算,常見的方法一般有四種:流動和非流動項目法、貨幣性與非貨幣性項目法、時態(tài)法和現(xiàn)時匯率法,我國外幣折算準則基本采用現(xiàn)時匯率法。
1.流動和非流動法
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項目按資產負債表日現(xiàn)行匯率折算,非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負債項目及實收資本等項目按歷史匯率折算,留存收益為倒算數(shù)。利潤表上折舊與攤銷費用按相應資產取得時的歷史匯率折算,其他收入和費用項目按報告期的平均匯率折算,銷貨成本根據(jù)“期初存貨+本期購貨-期末存貨”的關系確定。形成的折算損失計入報告企業(yè)的合并損益中,形成的折算收益,已實現(xiàn)部分予以確認,未實現(xiàn)部分予以遞延。
2.貨幣性與非貨幣性項目法
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按期末現(xiàn)時匯率折算,非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按歷史匯率折算。
3.時態(tài)法
資產負債表各項目以過去價值計量的,采用歷史匯率;以現(xiàn)在價值計量的,采用現(xiàn)時匯率,產生的折算損益計入當年的合并凈收益。
4.現(xiàn)時匯率法
資產和負債項目均按現(xiàn)時匯率折算,實收資本按歷史匯率折算;利潤表各項目按當期平均匯率折算,產生的折算損益作為所有者權益項目予以列示。
(二)我國會計準則采用的折算方法
1.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采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采用發(fā)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2.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采用交易發(fā)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統(tǒng)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fā)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3.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應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列示。
(三)特殊項目的處理
1.少數(shù)股東應分擔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應并入少數(shù)股東權益列示于合并資產負債表中。
2.實質上構成對境外經營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產生的匯兌差額的處理。
母公司含有實質上構成對子公司(境外經營)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的情況下,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應分別以下兩種情況編制抵銷分錄:
(1)實質上構成對子公司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記賬本位幣反映,則在抵銷長期應收應付項目的同時,將其產生的匯兌差額轉入“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即借記或貸記“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科目,貸記或借記“其他綜合收益”。
(2)實質上構成對子公司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以母、子公司的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反映,則應將母、子公司此項外幣貨幣項目產生的匯兌差額相互抵銷,差額轉入“其他綜合收益”。
簡單來說,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如有實質上構成對境外經營凈投資的外幣貨幣性項目,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差額,也應列入所有者權益“其他綜合收益”;處置境外經營時,計入處置當期損益。
二、境外經營的處置
企業(yè)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處置的境外經營為子公司的,將已列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中歸屬于少數(shù)股東的部分,視全部處置或部分處置分別予以終止確認或轉入少數(shù)股權權益。
相關推薦:
2022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 | 準考證打印時間 | 注會考試科目
202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 | 注會考試答案 | 經驗技巧
歷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大綱 | 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