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考情分析 |
第 2 頁:重點、難點講解及典型例題 |
重點、難點講解及典型例題
一、會計政策變更(★★★)
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yè)對相同的交易或事項由原來采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種會計政策的行為,比如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改為按照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
項目 |
內容 |
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 |
1.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國家統(tǒng)-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國家要求變更) 2.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企業(yè)自己要變更) 以下兩種情況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1)本期發(fā)生的交易或事項與前期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比如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追溯調整; (2)對初次發(fā)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比如對低值易耗品攤銷由五五攤銷法改為-次轉銷法 |
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 |
會計政策變更應符合下列條件之-: 1.會計確認發(fā)生變更;(如無形資產研究開發(fā)費用由費用化改為符合條件資本化) 2.計量基礎發(fā)生變更;(如存貨期末計量由成本改為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計量) 3.列報項目發(fā)生變更;(如商品流通企業(yè)采購費用由計人銷售費用改為計入存貨成本) 【提示】(1)根據(jù)會計確認、計量基礎和列報項目所選擇的,為取得與資產負債表項目有關的金額或數(shù)值所采用的處理方法變更,屬于會計估計變更,如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變更; (2)企業(yè)難以區(qū)分某項變更的,應將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 |
會計政策變更 的會計處理 |
1.追溯調整法——視同該交易初次發(fā)生時即采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 追溯調整法的基本步驟:(請結合表格下面例題來具體掌握) (1)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shù); (2)編制相關項目的調整分錄; (3)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財務報表相關項目及其金額; (4)附注說明。 2.未來適用法——將變更后的會計政策應用于變更日及以后發(fā)生的交易或事項 【提示】會計政策變更屬于會計上的政策調整,在采用追溯調整法下,不會涉及應交所得稅的調整 |
會計政策變更處理方法的 選擇 |
1.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國家統(tǒng)-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 (1)國家有要求的,按照國家發(fā)布要求處理; (2)國家沒有要求的,采用追溯調整法處理。 2.企業(yè)自主進行的會計政策變更: (1)-般情況下,應當采用追溯調整法處理; (2)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列報前期影響數(shù)不切實可行的,應當從可追溯的最早期間期初開始應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 (3)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shù)不切實可行的,采用未來適用法 |
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 |
1.會計政策變更的性質、內容和原因; 2.當期和各個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調整金額; 3.無法進行追溯調整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開始應用變更后會計政策的時點、具體應用情況 |
【鏈接】對以前年度進行追溯調整后,應當重新計算各列報期間的每股收益。
【例題·綜合題】甲公司系上市公司,該公司將2012年12月建造完工的辦公樓作為投資性房地產對外出租,采用成本模式計量,該辦公樓的原價為3000萬元,會計上采用直線法按照25年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0。至2015年1月1日,已計提折舊240萬元。2015年1月1日,甲公司決定采用公允價值對出租的辦公樓進行后續(xù)計量。根據(jù)歷史資料,該辦公樓2013年末和2014年末的公允價值分別為2800萬元和2500萬元,2014年12月31日之前該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無法合理確定。該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盈余公積,所得稅稅率為25%,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按照稅法規(guī)定,該投資性房地產作為固定資產處理,凈殘值為0,采用直線法按照25年計提折舊。
要求:計算甲公司上述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shù)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答案】
(1)計算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shù):
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計算表單位:萬元
年度 |
政策變更前 |
政策變更后 |
所得稅 前差異 |
所得稅影響 |
累積影響數(shù) | |
折舊 |
折舊 |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
||||
2013年 |
-120 |
0 |
—200 |
—80 |
-20 |
-60 |
2014年 |
-120 |
0 |
—300 |
—180 |
—45 |
—135 |
合計 |
—240 |
0 |
—500 |
—260 |
—65 |
-195 |
【提示】本題中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應為60萬元,具體分析過程參照下述計算步驟(3)。
(2)甲公司2015年1月1日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30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24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75.5
盈余公積19.5
遞延所得稅資產65
貸:投資性房地產30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500
(3)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簡表)
編制單位:甲公司2015年度單位:萬元
項目 |
本年金額 |
上年金額 | ||||||
盈余公積 |
未分配利潤 |
所有者權益合計 |
盈余公積 |
未分配利潤 |
所有者權益合計 | |||
-、上年年末余額 |
||||||||
加:會計政策變更 |
-13.5 |
—121.5 |
—135 |
—6 |
—54 |
—60 | ||
前期差錯更正 |
||||||||
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是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xiàn)有金額之間的差額。
將累積影響數(shù)結合上述例題來理解,本題中列報期間為2015年,-般情況下列報前期最早期即為2014年,故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shù)即為2014年期初留存收益應有余額與現(xiàn)有余額的差額,即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上年金額”欄調整留存收益金額的合計數(shù)60萬元。
相關推薦: